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75章 正向爆轰驱动,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p>
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某间会议室内,正进行着一场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内部会议。</p>
相对其规格而言,会场布置可以说朴素到有些简陋。</p>
不光没有任何装饰,就连会议主题,都是被白底黑字的PPT直接投影在一块幕布上——</p>
《超高速复现风洞与激波反射型正向爆轰驱动技术体系》。</p>
不难看出,这场会议更像是临时凑在一起开的。</p>
一般来说,这种级别的学术会议,都需要像常浩南那样提前一段时间准备。</p>
否则就算是业内人士,也很难完全靠脑子记住全部的相关知识。</p>
然而这一次,会场内的众人虽然也在保持沉默,但气氛却并没有半点冷场的意思。</p>
反而有些焦灼。</p>
环顾了会议桌周围的众人一圈之后,坐在首位的于鸿儒院士缓缓做了个深呼吸,接着总算打破了沉默:</p>
“前些天,上级领导找我做了个报告,主题是关于超高速风洞,以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研究现状。”</p>
“虽然首长没有透露太多消息,但从最近的阵势判断,我认为很有可能是准备加大对我们这个研究方向的投入……正好从98年JF10风洞通过验收,到现在已经过了差不多六年半的时间,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我准备让大家讨论一下,新一代超高速风洞的重点攻关方向。”</p>
最近两三年,随着国家经济情况逐渐好转,有关新风洞准备立项的传闻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次。</p>
很多人早都脱敏了。</p>
不过,于鸿儒院士毕竟是郭永怀先生的亲传弟子,以及JF4、JF4A、JF8和JF10三代四型高速风洞的设计负责人。</p>
如今虽然因为年龄原因退居二线,但只要出山坐镇,那权威性还是拉满的。</p>
因此,听到他亲口说出这条消息,众人还是不由得提起了精神。</p>
几乎是在于鸿儒话音落下的同时,坐在右边首位的陈宏就首先开了口:</p>
“JF10风洞的成功已经证明,由于院士提出的,应用Taylor自相似解静止高压气体作为驱动气源,借助真空卸爆段消除爆轰波反射高压的技术路线完全可行,但从实用角度而言,JF10风洞的测试时间仍然太短,无法进行像是吸气动力,或者火焰/羽流相互作用这样的实用性高超声速课题研究。”</p>
“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在反向爆轰驱动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验时间和复现精度,让新一代风洞能够切实服务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发,也算是能给上级一个阶段性的交代。”</p>
稍微停顿了一下之后,他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p>
“实际上,我专门查过航空动力集团那边常院士的研究路线,发现他就非常注重在长线研究的每个阶段都拿出切实可见的成果,这样上级领导信心提高了,拨下来的钱也就多了,最后形成正向循环,才能让他在10年时间里从本科毕业到评上院士……”</p>
陈宏的态度,很快获得了在场不少人的支持。</p>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整个超高速风洞项目可以说耗费颇多,也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p>
但是相比于同时代展开的其它研究而言,真正拿出来,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产品却相当有限——</p>
两弹一星自不必多提。</p>
就算是隔壁低速和中高速风洞,也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放异彩,服务了很多重大型号的设计研发。</p>
虽然上级从未对此表达过不满,但这对于在座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压力。</p>
尤其他还端出了一个相当有说服力的例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