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4章 赴陆采访,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比如在文学奖项上,双方都极为推崇诺贝尔文学奖;比如崇尚美国文化,湾岛比如今的大陆更甚。</p>
林朝阳的名字对岛内作家和读者来说并不陌生,看到这个消息,许多人都感到稀奇。</p>
没想到有一天会在湾岛的报纸上看到大陆作家获得美国的文学奖项。</p>
这些人对林朝阳获奖的经历感到很好奇,可惜的是《联合报》上刊登的消息太过简短,无法满足大家的这种好奇。</p>
日本,东京,世田谷区樱条水。</p>
文理学院楼内,陆陆续续有学生走进三楼的阶梯教室内。</p>
今天在这里上的课程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生们进了教室后互相打着招呼,汇聚成一片吵闹声。</p>
“哒!哒!哒!”</p>
教室的门开着,传来鞋跟与地板接触的声音,频率有些急促,立刻让教室内的声音低了下去。</p>
片刻后,近藤直子教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脚步轻快,脸上带着春风般的笑容走到讲台之上。</p>
此时教室内已经完全安静下来,近藤直子的眼神在学生们的身上扫视了一圈,微微点头。</p>
然后说道:“同学们,在今天的课程开始之前,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消息。”</p>
听到这话,不少学生面露好奇之色。</p>
“就在两天之前,来自中国的许灵均先生荣获了美国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p>
近藤直子公布这个消息时,脸上写满了激动,底下的学生们立刻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嗡嗡声。</p>
学生们对“许灵均”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一方面是因为近藤直子对这位中国作家极为推崇,经常为学生们讲解他的作品。</p>
另一方面是因为许灵均的作品算是近两年在日本卖得比较火爆的外国文学作品,大家都是文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还有不少人看过这些作品。</p>
在学生们私下议论纷纷的时候,近藤直子又略显亢奋的介绍道:</p>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是美国知名的文学奖项,我们所熟知的隐逸派诗歌三杰之一的朱塞佩·翁加雷蒂就是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首届获奖者。</p>
还有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弗朗西斯·蓬热这些著名作家都曾获得过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p>
算上1987年法国的勒诺多文学奖,这已经是许灵均先生获得的第二个重量级国际文学奖项,足以说明许灵均先生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p>
许灵均先生距离诺贝尔文学奖,又近了一步。”</p>
说到最后,近藤直子表情动容,感觉比获奖者本人激动。</p>
学生们非常理解近藤直子的这种情绪,她可以算是许灵均的忠实拥趸,也是许灵均作品在日本传播的有力推动者。</p>
而且能和朱塞佩、马尔克斯这些人并列,确实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学生们心中这样想着也不禁对许灵均抬高了评价。</p>
和学生们分享了喜悦之后,近藤直子开始了今天的课程。</p>
上完了课,她刚回到办公室,就听见电话一直在响,她接起电话。</p>
打电话来的是北村美裕,催问她《父亲》翻译工作进行多少了。</p>
林朝阳的《父亲》是八月下旬完稿的,两岸三地的出版社拿到稿件的时间是最早的,日本方面河出书房要晚了一周多时间,毕竟稿件要漂洋过海。</p>
河出书房拿到了《父亲》,第一时间便将稿件交给了近藤直子。</p>
近几年林朝阳作品在日本的翻译工作大多是由近藤直子和藤井省三完成了,两人也因此和河出书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p>
“哪里有那么快呦!拿到稿子之后我花了半个月时间研读,两周前才开始着手翻译,现在只翻译了六分之一不到。”</p>
“这是快的事吗?要谨慎啊,那是林桑的作品!”</p>
“我知道你们着急,想赶上林桑得奖这波热潮,但你让我在几天之内拿出翻译稿也不现实啊。</p>
再说了,还有校对、排版、印刷这些环节。”</p>
……</p>
近藤直子挂断电话后摇了摇头,对待得奖这种事,出版社果然是无法冷静的。</p>
跟出版社打交道多年,她很理解这种情况。</p>
作家得奖,尤其是纯文学作家得奖,是难得的高曝光时刻,正是卖书的好时候,出版社当然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多卖些书。</p>
不过想法再好,也得考虑现实才对。</p>
河出书房方面催着她赶紧把手头的翻译工作完成,未免太不切实际了。</p>
想到这里,近藤直子嘴角又露出几分笑容。</p>
得奖的消息一出,想必林桑的作品又要多许多读者了。</p>
近藤直子不关心小说销量,她更在意的是林朝阳的作品能够被更多日本人看到。</p>
在近藤直子和北村美裕通电话的时候,林朝阳也在接听一通越洋电话。</p>
是芦安·瓦尔特代表兰登书屋来电向林朝阳表示祝贺。</p>
“谢谢,谢谢。确实令人意想不到,我也没想到这次的奖项会颁给我。”</p>
一番祝贺后,芦安·瓦尔特谈到了林朝阳获奖兰登书屋的宣传计划。</p>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在美国文学界地位颇高,得奖后对于作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作家在美国的影响力来说。</p>
所以他们趁此机会邀请林朝阳到美国来参加一些活动,巩固一下林朝阳的名气,这样对林朝阳作品未来在美国的出版发行也有好处。</p>
可林朝阳最近要忙着应付国内文协方面安排的活动,仓促间不太可能去美国待太长时间。</p>
了解完情况之后,芦安·瓦尔特有些遗憾,最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p>
“那就等明年纽斯塔特奖颁奖吧。”</p>
纽斯塔特奖的颁奖在明年5月份,那时候还会有一波曝光,只是热度肯定不如奖项刚公布时高了。</p>
说定了这件事后,芦安·瓦尔特又问起了林朝阳的新作情况。</p>
林朝阳跟兰登书屋的合作,亲密程度远不如跟两岸三地、日本方面的合作,因此《父亲》写完之后他并没有告诉芦安·瓦尔特,毕竟《入殓师》都没在美国出版呢。</p>
这次芦安·瓦尔特特地问到了,林朝阳便大概跟他讲了《父亲》的故事和独特的叙事结构。</p>
听完他的介绍,芦安·瓦尔特深感兴趣。</p>
再加上林朝阳这次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在美国文学界和读者当中的名气必然会有所提升。</p>
于是芦安·瓦尔特提出了将这两部小说都引进到美国来的想法,林朝阳自然欣然同意。</p>
和芦安·瓦尔特通完电话,林朝阳没闲着,开上车往八里庄的鲁迅文学院去了,前天唐因邀请他来给鲁迅文学院的作家班分享分享获奖感受和创作心得。</p>
算起来这已经是林朝阳第三次来鲁迅文学院讲课了,这次讲课的学员班跟上次讲课的几乎是一伙人。</p>
之所以说“几乎是一伙人”,是因为这一届的学员大多都是87年那一届短期学员班的成员。</p>
然后88年鲁迅文学院和燕师大联合举办研究生班,这些人又在鲁迅文学院念了两年书,毕业后就是研究生文凭了。</p>
这些学员当中的许多人都去过小六部口胡同,是林朝阳家的常客,大家见面了气氛热络而融洽。</p>
学员们对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充满了好奇,谈到得奖这件事,林朝阳能给大家讲的其实不多,因为他对奖项的了解也很有限。</p>
只把萧乾提名他的事讲了出来,学员们这才知道原来得奖也得有点人脉才行。</p>
不过大家想了一想,觉得这个想法也不对,首先还得是作家的作品和文学成就受到了同行的认可才行。</p>
“朝阳老师,您觉得您未来拿诺贝尔文学奖的机会大不大?”有学员问。</p>
林朝阳对这个问题并不意外,不管是那年拿了勒诺多文学奖,还是今年拿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总有人会把话题拐到诺贝尔文学奖上。</p>
“奖项对于作家而言,可遇而不可求,鲁迅先生一生没得过什么奖,但不妨碍他的伟大。</p>
大家可能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其实我想说的是,大家首先要认真做好眼下的事。</p>
身为作家,最后还是要靠作品说话。</p>
你得了一堆奖项,可一部能够流传后世的作品都没有,这是什么很值得骄傲的事吗?”</p>
林朝阳的问题在座学员陷入了沉思,林朝阳又说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p>
听着这句话,众人神色凝重,深感受教。</p>
讲完了课,林朝阳没有立刻就走,他身边围绕着一群学员,大家还有不少问题想请教。</p>
轮到于华的时候,他期期艾艾的说:“朝阳老师,我刚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是我第一部长篇小说,您有没有时间帮忙斧正指点一下?”</p>
众学员听到这话,露出嫌弃之色。</p>
好你个于华,真不要脸!</p>
什么“斧正指点”?只怕是想让人家给推荐吧,人家要是给面子,再给写个评语、序言什么的,发表、出版还不是轻而易举?</p>
“行啊,稿子在哪里,拿给我吧。”林朝阳痛快的答应了下来。</p>
此话一出,学员们嫉妒的脸都绿了。</p>
早知道林朝阳这么好说话,我也直接上来就递稿子了!</p>
“诶,我马上给您去取。”</p>
于华大喜过望,冲回宿舍把稿子取来交到林朝阳手上。</p>
“在细雨中呼喊?”林朝阳看着稿纸上的文字念了出来。</p>
于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第一次写长篇,没什么经验。”</p>
林朝阳笑着调侃道:“能写出来已经比很多人都强了!”</p>
他说这话时,脑海里飘过的是几张脸,陈健功、郑万龙、李拓……</p>
祝伟曾经拿几人开过玩笑,说他们几个人写不出长篇来,主要是因为跟林朝阳走得太近,被吸了才气。</p>
张承治对此提出过反驳意见,他认为哪怕陈健功、郑万龙、李拓三人能写出长篇,合在产量也远无法跟林朝阳相比,这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本人身上。</p>
陈、郑、李三人被两人连着开涮,心中不爽又无奈,只能抱团取暖,互相鼓励。</p>
拿上于华的手稿,从鲁迅文学院回到家中,林朝阳正打算做点吃的,不想又被叫去接国际长途,这回打来电话的是林海音。</p>
据她所说,前两天《联合报》刊载了林朝阳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在岛内文学界和读者当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p>
《联合报》副刊的痖弦昨天联系她,请她帮忙联系林朝阳,做个专访。</p>
对林海音的这个请求,林朝阳自然没什么问题。</p>
“我现在在燕京,《联合报》的记者能过来吗?”</p>
林海音笃定道:“能!”</p>
赴陆采访更有话题性,不能也得能。</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