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2 章 吴2,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风波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青瓷业</p>

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三国时期,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p>

吴国时,青瓷器主要产地包括如今浙江宁波、绍兴、温州及金华等地区,其原料为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风化后的岩石矿,风化程度高,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种瓷土含铁量较高,是烧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与石灰石配制而成的石灰釉,光泽好,透明度高。</p>

铜铁冶铸业</p>

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武昌和会稽是孙吴的两个手工业中心。武昌的铜铁器和刀剑大量地运到建业来供应王公贵族们使用。</p>

孙吴的青铜镜制造业最为发达,这得益于中国东南部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从东汉中期起,会稽郡(相当于今浙江东部)就成为了青铜镜制作的中心。</p>

纺织业</p>

纺织业以葛布、越布最为精致,其柔软程度甚至超过罗纨。孙吴还盛产“八蚕之锦”; 孙吴宫廷内的织络作坊拥有上千的生产者。 这些都说明江南的丝织业已有了相当的发展。</p>

财政</p>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尽除荆州民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公元226年(黄武五年),下令说:“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今魏人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其后,于公元231年(黄龙三年)正月下诏:“兵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并不要再征租赋,又于公元240年(赤乌三年)正月下令禁止“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以保证春耕正常进行。</p>

货币</p>

孙吴曾大量铸造大钱,公元236年,开始铸造“大泉五百”大钱;公元238年,铸造“大泉当千”大钱。此后又铸造“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p>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较为常见。筹文不作钱而作“泉”,与史文为少异。</p>

大泉二千”、“大泉五千”不见于正史,鲜有记载,铸造时间较大泉当千要晚。大泉二千虽然罕见,但在广东、浙江有文物出土;大泉五千却十分罕见,存世极少。铸于三嗣主时期。在孙吴之前,新朝王莽首铸大钱,吴的大钱与王莽铸造的大钱“大泉五十”应为一脉相承。孙吴大量铸大钱导致通货膨胀程度严重。</p>

铸大泉五百之前,已有“铸铜”的记载, 所以早在东汉末吴地已经开始铸造货币。因此,孙吴可能于铸行大泉五百之前,有铸造五株或“大泉五十”之举。</p>

军事制度</p>

孙吴的兵制特点有六:异族兵数量众多,兵种复杂,世兵制,世袭领兵制,屯戍活动的众多,奉邑和将领待遇的优渥。</p>

军队编制</p>

孙吴的部队建制分为五类,即中央兵、地方兵、诸将兵、诸王兵、准兵。其中,中央部队有羽林兵、无难兵左右部、解烦兵左右部、绕帐兵、帐下兵左右部、武卫兵、五校兵、虎骑兵、马闲兵左右部、外部兵、中军兵、营下兵、太子兵左右部、水军、敢死兵、车下虎士、武射吏、子弟兵等十八种。</p>

孙吴的水军的战斗力远超曹魏。孙吴设置官员,监督工匠和罪犯造船。其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由于吴军的水军的主力都在长江,因此石头城很自然地成为水军的总部。它是长江沿线最大的码头之一,经常停泊有上千艘船只。当时,中等载重量的船可以运马80匹,大船可载军士达3000人,有的船仓高达五层。</p>

武职职衔</p>

大司马</p>

大司马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吴国黄武七年置大司马,后又常分置左、右大司马,位在上大将军之上,一般由大将军或者上大将军升迁而来。</p>

上大将军</p>

为三国时吴国所创,孙权于黄龙元年置。“上大将军”之职并非汉制,由孙权所创,其位在三公之上,高于大将军,次于大司马。</p>

大将军</p>

原东汉时期武官的最高官职,吴国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次于上大将军。</p>

都督</p>

正式职称为督军都御史,简称都督,督军。为孙吴某部队都督或地区都督。治所随战况需求更替,一般正式成立时间以周瑜占领南郡为基准算起。通常所说的的大都督则为战时督,为一场战役中的最高军事领导,担任过此职的有:陆逊、全琮、施绩。</p>

都护</p>

大帝特别设立荣衔,从护军衍生,最早荣获都护头衔的为孙皎。</p>

兵役制度</p>

孙吴的主要兵役制度与曹魏相近,均为世兵制。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一些部队原属孙吴诸将私有,即世袭领兵制。起初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策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部曲,军队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将领死后军队须继续听令将领儿子或兄弟等继承者。世袭领兵制曾是吴国的重要支柱,后孙权加强集权,世袭领兵制逐渐消亡。</p>

军队规模</p>

孙策起兵时,仅有几百名士兵, 后来得到父亲的旧部一千多人。 孙策在攻打刘繇的前后,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击破刘繇时已经有几万军队。到孙策死时,孙吴的军队数量应不下于十万。据史书记载,孙吴强盛时,军队人数大概有三十万,降晋时大约也有二十三万,其中少数民族兵员众多,南蛮、交州夷等族士兵不下十六万,而山越在其中就至少占了十万之众。</p>

战争</p>

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曹操领兵南下,孙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曹操大败。</p>

公元213年(汉建安十八年)濡须之战,曹操伐吴,孙权与曹操于濡须口对峙。</p>

公元215年(汉建安二十年)逍遥津之战,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围攻合肥,魏将张辽等大破孙权。</p>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曹丕第一次伐吴,兵分三路,围攻朱然所守的江陵,不克而还。</p>

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曹丕第二次伐吴。</p>

公元225年(黄武四年),曹丕第三次伐吴。</p>

公元226年(黄武五年),孙权攻江夏不克,被魏将文聘击败。</p>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石亭之战,曹休率领步骑兵十万伐吴,陆逊于石亭大败曹休。</p>

公元233年(嘉禾二年),吴将全琮攻六安。</p>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孙权征合肥,围魏将满宠于合肥新城,吴将孙韶、张承等攻广陵、淮阳。</p>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吴将全琮、诸葛恪、朱然等攻淮南等地,全琮与魏将王凌在芍陂决战。</p>

公元246年(赤乌九年),吴将朱然攻柤中。</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