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风雨飘摇三百载,孤本华夏开新篇
少面多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1章 风雨飘摇三百载,孤本华夏开新篇,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少面多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p>
“五胡乱华的百年之后,拓跋氏开始重新寻找文明之光。”</p>
“而上苍掀开百年前盖住的一张牌。”</p>
“去西北!”</p>
“去凉州!”</p>
“在司马家将华夏拖入黑暗深渊的那个年代,在胡马南渡的背景之下,”</p>
“前凉张氏在这个超级大乱世之中,”</p>
“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华夏文明的文化和礼仪制度。”</p>
“这里是逃离中原的百姓的又一安身之所。”</p>
“为华夏的民族大融合的再次一统几乎是提供了最关键的文化输出。”</p>
“事实上从古至今,华夏之所以还是华夏,是因为华夏没有失去河西走廊。”</p>
“大量的儒家经典在此传承,各种古籍文明在此保留,前梁成为了当时华夏北方,甚至是整个儒家文化的最高峰。”</p>
“很难想象,前梁如果在公元四世纪就落入北方诸族之手,最终华夏的历史会走向何方。”</p>
“如果没有前梁张氏,华夏文化中两个重要的支柱,儒家和佛法就无法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完成融合并相互塑造。并且镶嵌到华夏文化的基因之中。”</p>
“河西走廊,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关键灯塔。”</p>
大秦位面</p>
始皇帝看着天幕中的内容,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p>
“李斯,按照天幕的说法,岂不是说那个时代的华夏文明在覆灭的边缘?”</p>
“若是稍有不慎,”</p>
“那后续的盛世也好,千古一帝也罢都将会不复存在?”</p>
李斯思量了一会开口说道:</p>
“恐怕远不止如此。”</p>
始皇帝轻叹说道</p>
“就连朕努力多时的书同文车同轨也将湮灭于铁蹄之下吧。”</p>
“五千载文明覆灭只在旦夕之间,一脉相传,说是孤本倒也不为过。”</p>
大唐位面</p>
贞观年间</p>
尉迟恭原本看的没有那么仔细,毕竟信息量过于巨大,一个武将,本就没那么多的历史知识储备。</p>
可这个问题却激起了他的兴趣,他开口问道,“若是真如天幕所言,前梁早早落入胡人手中将会如何?”</p>
李靖叹了口气说道:“若真是那样,运气不好的话就征战连年,尸横遍野。”</p>
“毕竟胡人不事农桑,最后这片神州大地,估计会落个满目疮痍吧。”</p>
“那运气好点呢?”尉迟恭锲而不舍的追问。</p>
李世民淡淡一笑,开口说道</p>
“爱卿,可还记得那后世的欧陆?”</p>
“大抵也就是那样吧。”</p>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p>
“拓跋焘吞并北梁后带回来三万人,这三万人在平城开枝散叶。”</p>
“后续北魏无论是教学体系,典籍经卷、礼乐正统还是刑律纲领,还极其重要的户籍土地改革,从里到外,从硬件到软件都是凉州百年精华所在。”</p>
“也是华夏文明的精义之所在。”</p>
“大西北的百年精华在迁入平城后四十年,华夏再次迎来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文明太后。”</p>
“这位文明太后将凉州的百年精华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开了,而骨子里的文明基因,让冯太后着眼于根本问题——人口以及管理人口的根本政策。”</p>
“这也是后来隋唐能够屹立世界之巅的核心底色。”</p>
“自东汉崩盘后,时隔三百年,终于有一个政权对华夏大地再次做了人口土地的普查。”</p>
“上苍已经看过了太多的乱世的剧本,所以在5世纪的中期将这个神奇的汉家女孩派了下来。”</p>
“完成了华夏文明的复兴的准备。”</p>
“北魏孝文帝,在冯太后的教育下,变成了一个城府很深的少年。”</p>
“这种隐忍少年在真正掌权后都表现出极度的报复和反弹,”</p>
“眼看全面汉化要走偏,眼看四姓又一次变成了毒瘤,”</p>
“眼看北魏又一次要往绝路上走,眼看又一次要成了西晋门阀的翻版。”</p>
“上苍大吼一声,够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