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小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5章 赵知府的来意……,我岳父是朱元璋,悠小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知府又来了?”正在这座崭新的大桥上巡视调研的常二郎听到了赶来的书吏的禀报,不由得一阵无语。</p>
那老家伙可真是不消停,自己之前之所以拒绝,就是因为不想自己上面还坐着一帮子官僚。</p>
当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旁边叽叽歪歪指手画脚,犹如一群母蚊子似的嗡嗡直叫惹人心烦。</p>
“县尊,难不成,这位府尊大人,又想重新迁府治之事?”</p>
一旁的王县丞与张县尉的脸色也好不到哪儿,毕竟自家老大常二郎是什么人物。</p>
跟在常二郎身边搞了这么多工作的二人如何不清楚。</p>
经常性拍脑袋又是一个新想法新思路,别人非议也没个鸟用。</p>
一开始他们也是相当的不适应,可是职低位卑的他们又能如何,只能躺平,由着常老二去搞七搞八,他们就跟在屁股后边摇旗呐喊。</p>
犹记得当初之时,做事的时候,那个心惊肉跳,就怕风头不对,朝廷一纸公文飞来,大家就得卷铺盖滚蛋,甚至说不定会有掉脑袋的可能性。</p>
好在,常二郎的圣眷,远远地超出了他们所有人的想象。不论他在这里做什么,似乎都没有人前来打扰或者是干涉。</p>
而且据说上海县的不少商户的背景都十分惊人,据说这位常县尊就是不少工商企业的幕后东家。</p>
虽然大家都知道,甚至听闻京师那边也有御史就此向朝廷弹劾常二郎违反《大明律》的各种行径。</p>
可是朝廷那边,就仿佛是装聋作哑一般,而且,那些产业虽然与常二郎有关系,可是,却都是合法经营,而且所缴纳的税赋之高,远在普通的工商户之上。</p>
兴许这也是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原因所在。</p>
因为大明的商税实在是太过低廉,低到令常二郎听说之时,都有一种恨不得把自己一身官皮都扒了直接去做生意的冲动。</p>
大明朝建国前对商人征收“官店钱”,税率是十五税一。而在立国之后,放宽到二十分取一,不久又放宽到三十税一。</p>
再有就是,对于民间生产工具、生活资料、文化用品以及嫁娶丧祭物品等的贩卖,并予免税。</p>
看看看看,也就是说,绝大部份的生活资料都处于免税状态之下。</p>
要知道明初商税分为两种,一为营业税,即三十税一的商税;一为通过税,即商品通过关津渡口时的关税。</p>
一般是按比例抽取实物。县设税课局,府设税课司征收商税。统由京师税课司管理。</p>
商人赴各地经商要取得官府验发的“商引”。商引载明贩卖货物的种类、数量,及贩运道路远近。无“商引”者,被视为“游民”治罪。</p>
京师城内由兵马指挥司管理市场,每日校准市场度量衡器,检查商人活动及物价情况。</p>
京师及其他大城市设有官办货栈,称为“塌房”。商人在塌房存放货物,就地征税。</p>
所以,针对于科捐杂税叫苦连天的,其实也就是那些底层的贩夫走卒以及小商小贩。</p>
真正的富商巨贾,在他们的眼里,大明王朝,就是他们的天堂。</p>
只不过,大明的贱商政策,让那些商贾不得不去依附那些当权者,结果就是,肥了私人,穷了国家。</p>
所以,上海县的税率要高于大明的平均税率,可是,由于上海县这里的生意实在是太好做,即便是要比其他地方缴纳的税赋要高。</p>
但是上海县这边的税收政策十分明晰,征过税的完税户,就不会再有人重复收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