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不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232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长城守望:我携武庙镇守龙夏,煜不愚,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日第二更:0232章!2/4!</p>

……</p>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p>

祀为祭祀、戎为兵戎,这句话,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十分重要的,体现出了每个时期的人们认知过去和感悟未来在当下的重要性。</p>

人不能忘本,也不能失去开拓进取之心。</p>

而立庙,就是特地用于祭祀,缅怀先祖的方式方法!</p>

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立庙的,在一开始,只有四种人可以立庙。</p>

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得立庙!</p>

而在虞朝至商朝期间,其实一直是五庙,天子五庙分为:考庙(父)、王考庙(祖父)、皇考庙(曾祖父)、显考庙(高祖父)和太祖庙(先祖),用于祭祀祖先之用,也就是所谓的亲四、始祖一!</p>

至周朝才有了七庙制度,设庙、祧、坛、墠而祭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在原本的亲四、始祖一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文武不迁!</p>

后稷为始祖庙,文王为昭祧庙,武王为穆祧庙,便也形成了三昭三穆的格局,偶数为昭,奇数为穆!</p>

后世则是成了太庙居中,左昭右穆。</p>

此为天子七庙的一祖二宗四亲庙,一祖二宗为“不迁之庙”,四亲庙则依次迭毁又新建!</p>

也就是说,周朝除了始祖后稷和文王、武王之外,随着代代相传,由于亲疏远近关系和祖宗增加,其余被祭祀的四位先祖,是会被祧出去的,放在后世就是被请出太庙,和其余远祖合祀于“祧庙”!</p>

这就是所谓的迁祧制度,而这个制度从古至今,除了汉朝十一庙和明朝增设到九庙之外,各朝各代都是沿用且严格执行的,像是明朝,就有两位不祧之祖,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所以在嘉靖时期,就把明仁宗朱高炽给祧了出去!</p>

唯独到了螨清,恬不知耻地废除了迁祧制度,或者说,他们把自家的所有皇帝,都看成了和朱元璋、朱棣一样的百世不祧、万世不祧的不祧之祖。</p>

太庙祭祀的皇帝,也来到了十一位,包揽了从努尔哈赤到光绪的各个皇帝!</p>

其实这个制度放在现代也是一样,家中祭祀,爷爷辈在时,最多也就祭祀到他的高祖父,爷爷辈若亡故,自身需要受到祭祀之后,那他的高祖父就不再受到单独祭祀,以此类推,是按照亲疏远近的关系选择不单独祭祀更远的祖宗了。</p>

而若祖上出现名人,则不管相隔几代,都会祭祀不断,放眼现代,那些有族谱的家族祭祀就是如此,毕竟这是整个家族的荣誉。</p>

亲尽而毁,不外如是!</p>

而从先秦时期一直沿用的宗庙制度,到秦朝一度被废,因为秦人既不重视、也不提倡祖先崇拜,还认为逝去祖先的亡魂会化为厉鬼,危害世间,这大抵是缘于秦人不慕往世,只重视现实的缘故。</p>

但碍于政治,以往的宗庙制度在秦始皇时期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做到了上承殷周之传统,下启汉唐之先声!</p>

所以导致秦始皇自己,既无庙号,也无谥号!</p>

至汉朝,“七庙制度”已经趋于成熟,根据古制,庙号制度也逐渐成形。</p>

参考周朝的三位不祧之祖,汉朝对于那些有大功于社稷的帝王,,也不再废除他们的庙宇,而后人为了永远地记住和祭祀这些帝王,便为这些帝王追加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p>

庙号制度效仿于商,初时只有“太、高、世、中”四个庙号。</p>

再结合《孔子家语·庙制》所述:“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谓之祖宗者,其庙皆不毁。”</p>

所以遍观汉朝,有七位皇帝获此殊荣,以另外的一种形式,产生了新的天子七庙!</p>

外加四亲庙,在东汉末年也有了所谓的二祖五宗四亲庙的十一庙格局!</p>

这二祖五宗分别为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汉中宗宣皇帝·刘询、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汉世宗明皇帝·刘庄和汉肃宗章皇帝刘炟!</p>

汉朝七位皇帝的庙号,也被后世公认为含金量最高的庙号,因为在汉朝结束之后,庙号制度,就被玩烂了。</p>

如果要追查元凶的话,那就得问史上第一个在生前给自己设立庙号的魏烈祖明皇帝·曹叡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狂仙出狱

紫枫

飞剑诛魔

事不多

原神我的马甲有点多

我不叫秋晓珠

玄幻:我有机甲,鬼才愿意去修仙

桥上鹰

女配快穿后,她风情万种

一根咸鱼干

在蜡笔小新的平凡生活

悠哉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