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治国策
旧日守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章 治国策,大秦开局横渠四句,横扫诸子百家,旧日守望者,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韩非提出的法家学说为什么深受嬴政的认可?</p>
除了秦国以法强国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法家学说提出的“权利不可假使于人”的理念。</p>
他们提倡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能够更好的帮助君王收拢权力,统领天下。</p>
他们是切实的站在君王的角度考虑问题的。</p>
中央集权,令指天下,哪一位君王能够拒绝呢?</p>
苏玄提出的治国理念,同样是站在嬴政的角度帮他考虑问题,至始至终,他都只围绕一个核心点。</p>
那就是如何帮嬴政更好的统治天下。</p>
他引用商鞅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理念,提倡因时制宜,在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治理国家。</p>
秦国以法治国,强大一时,但若是统一天下之后,仅仅以法治国,真的适用吗?</p>
或者说,够用吗?</p>
他认为,更多的要去实践,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那就应该大举推广。</p>
苏玄例举了曲耕犁在农业方面的作用,让嬴政进行思考,墨家和公输家的机关术,若是推广开来,对民生又会起到何等作用。</p>
他并不拘泥于一家学说,而是取诸子百家之长,讲述了一种全新的治世理念。</p>
听到苏玄提出的观点,嬴政时而沉思,时而惊叹,脑海中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p>
是啊,诸子百家,又何必拘泥于一家?</p>
在他缔造的盛世里,就该是百家齐放,诸相争鸣!</p>
听完苏玄治国的理念后,嬴政对于他治国的策略更加期待了。</p>
忘我的交谈下,两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谈论的场地,也从庭院内转移到了房间内的书案。</p>
“关于如何治国,我有一些浅见,曾将其编撰成书,秦王且观之。”苏玄将早就准备好的《治国策》递给了嬴政。</p>
知晓了苏玄的治国理念,嬴政对于这本《治国策》有了更多的期待。</p>
在他看来,这必然是一本不逊于《商君书》,足以名垂青史的绝世佳作。</p>
《治国策》共分九个篇幅,其中包括《农耕篇》,《水利篇》,《吏治篇》,《税法篇》......。</p>
《农耕篇》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指的是农业生产要按照不同的季节,气候,农作物的生产规律进行粮食食物的种植,而地利,就是要考察土壤的质量,根据土地的肥沃贫瘠来耕种适宜的农作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管理,而人和,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当顺应天时,量地而产,粮食自然就会收获颇丰。</p>
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农耕篇》中的许多观点,嬴政深以为然,频频点头,同时也不由好奇苏玄为何对农业如此了解。</p>
《水利篇》中阐述水为农业之根本,无水则无田,因地制宜去兴修水利,大力发展灌溉工具,其中提及了郑国渠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p>
看到郑国渠,嬴政嘴角不由流露出一抹笑意。</p>
说起来,他还要感谢韩国将郑国送到了秦国,疲秦之策,至多不过延韩数岁之名,但对于秦国,却是万世之功!</p>
不过通读两篇,嬴政便获益匪浅,如痴如醉,他迫不及待的将目光看向《吏治篇》。</p>
看到《吏治篇》中提及的科举制,他目光一顿,详细了解之后,不由眸光大亮,几乎要拍案叫绝。</p>
遴选天下人才为己所用,通过科举制度,来绑定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让地方官员明白食君之禄,便要行忠君之事,这可以说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p>
他彻底沉浸其中,反复观看好几遍,仍意犹未尽。</p>
而接下来阐述的考成法,更是让他内心震动。</p>
地方官员的晋升,不再论资排辈,不再拘泥于出身和资历,而是只看政绩!谁治下的政绩好,评级高,谁就能得到晋升任用!</p>
若是推行此法,地方官吏每年做了什么,将会一清二楚。</p>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赏罚分明!</p>
到那个时候,还会有尸位素餐之辈吗?</p>
只怕人人都将争先为大秦效力!</p>
当初秦国因为立法,赏罚分明,军队之中人人争先效命,至此之后,所向披靡,罕有敌手。</p>
若是朝堂上也是这样呢?</p>
他只觉内心震撼,这哪里是治国策,先生这分明是在为我大秦打造万世之基!</p>
他再难压抑住内心激荡的心绪,用力握住了苏玄的手掌,做出了他至死不渝的承诺,“信君如信我,终我一生,绝不负君!”</p>
“公如青松,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苏玄沉声回应。</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