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奢侈品菠萝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奢侈品菠萝,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多欧洲的贵族花费大量金钱派园丁去学习这一技术,菠萝在欧洲开始相对普及。但种植的条件依然相当苛刻,温室的设施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以便将建筑物内的烟雾和热气排出去,室内的温湿度和土壤温度都保持在非常特定的范围内。</p>
即便相关技术在之后数百年不断获得改良,菠萝种植也依然是少数贵族才能负担得起的昂贵产业。</p>
17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奠定竞争优势,开始以海洋贸易强国的姿势崛起。英国国王查理二世为了向欧洲各国宣扬英格兰的海军实力,特意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宫廷宴会。</p>
宴会上,一颗菠萝以C位的姿态被端正地放在甜点的正中央,此时这枚菠萝已经不单单是水果,它更是英国坚守海外版图的决心。</p>
这次宴会还有个小细节:查理二世亲自为在场的宾客切菠萝,并从自己的盘子中分菠萝片给客人——此举看起来是查理谦逊好客,实则是向在场的宾客和外国使节展示他的权力:只有英国国王能够拥有对菠萝——西印度群岛的裁决权。</p>
时至今日,英国皇室在接待外宾的国宴上,还会摆上几个菠萝,白金汉宫甚至还能看到当年皇室用的菠萝纹刀叉。</p>
由于菠萝过于昂贵的价格以及皇室赋予它的特殊属性,许多能够种植、购买菠萝的英国贵族也不会随意地吃掉它们,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宝贵的装饰品或者带着它们出席宴会,菠萝成为有钱人家用来显示自己的财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物件。</p>
17-18世纪,菠萝因为一些阴差阳错的原因,成为西方国家眼中代表中国建筑风格的典型元素。</p>
当时,荷兰为了寻求与中国进行正常公开的贸易,派出了一支使团出使清朝。虽然这次行动在外交领域并未获得成功,但对于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却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团中一名叫做约翰·尼霍夫的官员,将他在中国的见闻通过文字和绘画一一记录下来。</p>
一六六五年,这些资料集结成配有超过一百幅版画插图的《东印度公司到大清帝国的出使》印刷出版,并很快成为一本在西方非常重要且经常被引用的着作。版画中着重描绘的由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而兴建的南京报恩寺琉璃塔也因此成为欧洲最出名的中国建筑。</p>
作者或许曾在中国吃到过菠萝,因此在书中描写到菠萝的香味和甜美,称之为大自然创造的最稀有和美味的佳果。</p>
当时许多贵族对于菠萝的了解也仅限于其外貌和形状,使团成员轻易就能吃到菠萝的经历,被顺理成章地与东方古国神秘、富饶的形象联系起来。</p>
或许是菠萝留给人的影响太过于深刻,以至于作者在描述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宝顶时,将其描绘成菠萝的形状。随着《东印度公司到大清帝国的出使》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这种将中国式建筑宝顶表述成菠萝形状的认识也广为流传。</p>
由于在欧洲菠萝已经被误认为是中国的一种典型装饰物,因此在欧洲销往中国的许多产品(如钟表)的顶端也被装饰成菠萝的形状,不仅是钟表的宝顶,甚至其他器物的顶端也采用了菠萝形状的装饰。</p>
更加有趣的是,由于对西方的装饰风格了解不多,许多中国匠人在看到西方产品上的菠萝装饰,就错误地认为菠萝是西方本土流行的一种装饰图案。因而一些广东仿制的西洋钟表的顶端或四角也开始出现菠萝装饰。”</p>
吃不饱的大可爱:菠萝:没想到吧,老子也是奢侈品!</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