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硕莫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2 章 威震宇内(二),纨绔世子不好当,菲硕莫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少秋,已经不能用大儒来形容了。</p>
大儒,只和名声有关,其影响力,至多在朝堂或是士林之中。</p>
唐少秋不但是大儒,更有着不同阶层中的重要地位。</p>
上至天潢贵胄,下至贩夫走卒,知晓其名者,需以“师”为敬称。</p>
前朝时,季伯昌入殿参朝,大骂不公,天子不公,百官不公,世道不公,以不公二字为核心,延伸开来后详细阐述并且问候满朝君臣全家。</p>
之后季伯昌被抓入天牢,满京中无一人为其求情,不敢,也没法求,谁求谁死。</p>
唯一人,虽未求情,却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表态,此人正是唐少秋,前朝帝师。</p>
在季伯昌被抓入天牢的第二日,唐少秋上书请辞,辞掉包括帝师在内的诸多官位。</p>
唐少秋什么都没说,又如同什么都说了。</p>
宫中震怒,又无可奈何,因唐少秋没犯法,没犯罪,声名极广,又是士林领袖之一。</p>
要知道前朝末期的时候,最后一位昏君已经进化成暴君了,看谁不顺眼的话,没罪也要栽赃出罪名。</p>
可唐少秋入朝为官后一生没有任何污点,根本不是想栽赃就栽赃的。</p>
辞官后,唐少秋创办了一家书院,名为博文堂,也是唯一建在京中的书院。</p>
改朝换代后,博文堂已有就读学子四百余人。</p>
开朝十余年来,科考三次,凡榜上有名者,国子监占了至少占了五成,其他五成,博文堂占了其中两成,剩下三成,天下各道书院学子共分之。</p>
天下读书人入读书院,最优选择自然是国子监,若无法进入国子监,那便要入博文堂。</p>
只是博文堂并非是读书人就收,而是极为重视品性、家世清白等等。</p>
除此之外,博文堂教授学子只有三年,从入学到毕业离开,只有三年时间。</p>
国子监和其他一些书院,并没有一个太准确的毕业时间。</p>
比如谁谁谁去了国子监,如果今年科考没考上,那就继续读,读到下一次科考,哪怕下一次科考还是没考上,还可以继续读,直到不想考了,或者实在是岁数太大说不过去了,才会离开。</p>
这就是为什么国子监和好多书院里的监生们都快差辈了的缘故,最小的学子,只有七八岁,最大的,都奔三了,孩子都快科考了。</p>
博文堂不同,就三年,能考上就当官去,考不上滚蛋,三年收一次,一次读三年,三年一过必须走。</p>
老六登基后本想要征辟唐少秋入朝为官,后者拒绝了。</p>
那时唐少秋只要两个官职,一个是太子少师,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不是其中之一,而是两个都要,宫中如果给了,他就当官,宫中不给,一切免谈。</p>
关于这件事,士林中人的看法无非两种。</p>
第一种,唐少秋根本不想入朝为官,所以才提出了两个根本不可能的条件。</p>
开玩笑呢,太子少师,将来会成为帝师,已经让季伯昌给占上了,更何况还要一个国子监的祭酒职位,怎么可能给你,而且唐少秋也是前朝末期宫中血腥大清洗中唯一全身而退之人,宫中也不可能放心他担任要职。</p>
第二种,倒是觉得唐少秋真想当官,因为他想改变国朝,当太子少师,是为了培养将来的皇帝,当国子监祭酒,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官员,通过培养皇帝和官员,来创造他理想中的盛世国朝。</p>
不管如何说,宫中拒绝了,没的谈,唐少秋有的名声,季伯昌也有,并且比他更大,还有,季伯昌属于是真正的从龙之臣,唐少秋算不上。</p>
可近年来,唐少秋的名声隐隐有盖过季伯昌的苗头。</p>
一是唐少秋过的极为清贫,居住在北市的一家民宅小院之中,只有一老仆随身,十余年如一日,粗茶淡饭度日,一身老旧儒袍缝缝补补,年头穿到年尾。</p>
二是季伯昌和隐退了似的,连宫中都不怎么去,也不和士林中人打交道,开朝到现在十多年了,上朝的日子都有数的,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加上世人皆知他闺女要嫁给齐烨。</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