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硕莫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46 章 狂行(二),纨绔世子不好当,菲硕莫薯,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如果有京中户口的话,是可以免去乡试的。</p>
这个京中户口不是说京中的可以互相…总之大致意思和是否在京中有房子无关,而是可以参加礼部认证的“书院”内部考试,成绩优秀者不用乡试了,直接参加会试就行。</p>
看似这个规则不公平,实际的确很他妈不公平。</p>
最早出现这个规则的时候是在前朝,科考乱七八糟的,很多王八蛋可以直接花钱买功名。</p>
到了本朝的时候,原本是应废除,可老六做不到。</p>
本朝开朝的时候,朝廷穷的都尿血,国库各种赤字,各衙署连俸禄都发不出,正好老六登基那年科考。</p>
要知道科考是需要花钱的,不是说考生自费到了京中直接去考就行,朝廷一分钱都不用花。</p>
只要过了乡试就可以成为秀才,成了秀才,朝廷就会给予各种优待,免除一些家庭成员的徭役和赋税。</p>
除此之外,朝廷会根据科考成绩报销一部分路费,不是所有人都报,路费金额也根据成绩和路途远近程度有所区分。</p>
这里还涉及到了驿站对考生的开放,包括一些食宿问题。</p>
这些钱财都是朝廷支出的一部分,只是小头,大头则是在礼部那边。</p>
考场规划以及搭建使用、秩序维持、人员调动,还有类似于加班费的各种支出等等等等,都要由朝廷出钱。</p>
老六那时候刚登基,哪都需要钱,眼瞅着要科考了,户部那边是血招都没有,最后大家说不如和前朝似的,继续找外援吧。</p>
大致意思就是“民间书院”可以捐助点钱用来朝廷择才科考,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各家书院推荐一些学子免于参加会试,直接从第二轮开始。</p>
老六找了几个朝廷大佬,最终也就同意了这件事。</p>
也是从多方面考虑,朝廷的确需要钱、改朝换代各衙署和各州府也出现了大量的官职空缺以及其他一些没办法告知世人的因素等等,最终这事就这么定下了。</p>
当时老六想的是再开一次特例,以后有钱了就不这么干了,只要朝廷有了钱,以后死活不受这窝囊气。</p>
事实证明,老六的确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好汉子,之后几年是不受窝囊气了,因为习惯了,受穷受习惯了,血招没有,既然习惯了,自然不觉得窝囊。</p>
断断续续的,也有人在朝堂上提出废除这个“特例”,遭受了很多京中既得利者的反对,闹的急头白脸的。</p>
不管怎么说,事还是这么干下去了,只不过真正自持身份的书院,包括国子监,不会走这个“特殊渠道”,丢不起这人。</p>
真正走特殊渠道的,一般也没什么真才实学,到了会试照样刷下去,即便通过了会试和殿试成为了官员,朝廷也不会重用,哪怕是分到了各个衙署中,也带点低人一等的意思,吃席都得和狗坐一桌。</p>
有人不愿意走特殊渠道,可有也有人愿意,就奔着特殊渠道使劲,比如齐烨创办的南庄书院。</p>
齐烨可不怕低人一等,就算不走特殊渠道,书楼学子照样低人一等,与其如此,那就杀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p>
二十五人,名单递到了礼部。</p>
礼部是可以驳回的,因为之前没申请。</p>
可礼部是不敢驳回的,因为在场官员大多数年富力强,谁也不是得了绝症不想活了。</p>
这种事也没办法计较,说符合程序吧,名单交上来的太晚,说不符合程序吧,也仅仅只是名单交上来太晚。</p>
“仇大人。”</p>
一群礼部官员齐齐看向仇润丰,面带询问之色。</p>
员外郎问道:“不如,待老大人回来时再询问一番?”</p>
老大人指的是礼部尚书,散朝后还没回来。</p>
“允了。”</p>
仇润丰当机立断:“补上名录就是。”</p>
一群礼部官员沉默不语,倒是没说出有什么异议。</p>
犯不上,他们觉得南庄书楼就是添乱,满打满算才创办一年,还都是一群百姓之子,就算科考也不过是丢人现眼罢了。</p>
其实仇润丰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望着名单上“康珏”二字,十分想不通,皇太孙小小年纪,没事上赶着丢这人干嘛?</p>
(/50320/50320882/10100265.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