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大辽的科举变迁
雪泥鸿爪ad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二十章:大辽的科举变迁,穿越成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雪泥鸿爪ad,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洪,你去查查裕王府李妃最近在干什么。”</p>
等到陈洪走了,嘉靖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敏感了。</p>
怎么看,自己这倒霉儿子应该不至于真的就英年早逝吧。</p>
只是《萧太后传》里面的内容太过于深刻,桩桩件件,已经超出善于权斗的嘉靖的舒适区了。</p>
话本里,萧太后在韩德让的帮助下,第一项改革就是科举,凡经制吏以上皆必须有科举出生。科举分汉番两榜,重策论而轻经义。并且文武并举。文人能骑马,武人能布令。</p>
小小的辽国,竟然每年一次科举,一次会试录取千人左右。反观大明科举三年一次,一次才三四百人。</p>
科举分乡试、府试、省试、殿试四级,关键的是东南西北边境的榷场竟然直接开通周边势力的乡试、府试。完成北宋乡试的可直接在南边榷场参加府试。并就地等待,如有成功,可进入省试、殿试两个环节。</p>
很显然,韩德让与萧太后在大辽的这套接化发还是很有效果的。</p>
极大地稳定了北宋初年,由太祖太宗皇帝北伐带来的大辽君民离心的悲观情绪。</p>
因而,随着宋辽檀渊之盟议和,大辽在一代人就实现了盛世。</p>
只是盛世之下必有隐忧。</p>
先是萧太后于统和二十二年病重。</p>
由于科举重策论,二策论并无客观标准。因此在之前二十多年,萧太后机会每次都要过问全辽州府县的科举情况,抽查其中试卷。</p>
虽然有韩德让分担一部分压力,但终究还是累垮了身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