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笔下宝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4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笔下宝宝,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说,傻柱这是要下海干体户?”</p>
“啥?干个体户?他这怎么想的,好好的日子不过啦!”</p>
“就是,王秋菊也不管管他!”</p>
傻柱家里。</p>
三大爷闫埠贵、一大爷易忠海正在苦口婆心的劝傻柱。</p>
三大爷闫埠贵,一脸焦急,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柱子啊,你就听我们一句劝,这事儿风险实在太大了!政策的风向说变就变,谁能预料到下一刻会如何呢?”</p>
一旁的一大爷易忠海也连忙附和,他的眼神中满是担忧:“是啊,柱子,你三大爷说得在理。</p>
你们两口子工作稳定,生活无忧,膝下又只有一个孩子,何必去冒这么大的风险呢?”</p>
然而,傻柱却像是王八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任凭谁劝也不为所动。他坚定地回应道:“三大爷,易大爷,我心里自有分寸!你们就甭再为我操心了!”</p>
闫埠贵瞧着他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气得直跺脚,地道的话语脱口而出:“你有数个屁啊!还有数!”</p>
傻柱却毫不在意,他心里跟明镜一样透亮,清楚两位大爷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好。</p>
于是他笑着回应道:“你们不相信我无所谓,但总得相信我刘哥吧,他也是举双手赞成我干个体的!”</p>
“什么?刘之野也站你这边,支持你下海经商?”闫埠贵和易忠海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p>
许大茂听说了,他刻意找到傻柱,说了句:“柱子,没想到你比我还有魄力。</p>
其实,我早就想做点生意了,只是一直没敢踏出那一步。</p>
这一点,你就比我强!”</p>
傻柱没想到他认识的这么多人里,除了刘之野,许大茂竟然是最理解他的那个人。</p>
老贾家。</p>
家里此刻显得格外冷清。</p>
孩子们都不搁家,只剩下贾张氏与秦淮茹两人围坐在餐桌旁用餐。</p>
“瞧瞧那傻柱,简直是脑袋坏掉了!”贾张氏撇撇嘴,一脸的不屑,“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瞎折腾些什么!”</p>
秦淮茹闻言,轻轻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妈,您就留点口德吧!其实,傻柱打算开饭店,还拉了我入伙呢。”</p>
“什么?”贾张氏一听,顿时变了脸色,“我不同意!他傻乎乎地折腾,我管不着,但你可不能跟着他去胡闹!”</p>
秦淮茹边吃边解释道:“我就是跟您提个醒,不管您同不同意,我都已经决定和柱子一起开这家饭店了。”</p>
我那破临时工有什么好的,要不是柱子照顾我,这临时工也没我的份。</p>
再说了,柱子也不亏待我,一个月给我开100元的工钱,这样的好事,去那找去?”</p>
贾张氏闻言眼神一亮,激动地道:“傻柱,真的能给你一个月开一百块钱的工资?</p>
“能!”秦淮茹点点头。</p>
贾张氏立即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去,那必须去!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p>
“你再问问傻柱饭店还要人不,我也去跟着一起干,成不?”</p>
秦淮茹:“……”</p>
…………</p>
70年年代末80年代初,“待业青年”是个新名词。</p>
1400万知青返城,令就业的空间更加逼仄。</p>
去年4月9日,政务院批转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p>
首次提出了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同意对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p>
领导指出,要多搞赚钱的东西,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间。</p>
允许自谋职业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p>
去年2月,国家工商局就向中央提交报告。</p>
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p>
这份报告是“……”之后,党和政府批准的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p>
但是十年……刚结束,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p>
傻柱虽然心有想法也一样,仍在按部就班的过日子。</p>
但是到了今年,大环境就开始不一样了。</p>
傻柱听说一些去过南方的人回来说过,那边做小买卖的特别多,不少人还发了财。</p>
于是,傻柱就再也坐不住了。</p>
这想开饭店也不容易,先要去打申请。</p>
申请写好了,傻柱不知道要找哪里,就去街道办盖了个章。</p>
“您还得去办个营业执照。”街道办的熟人给傻柱支招。</p>
之后,傻柱又到东城区工商局,要求办一张个体餐饮营业执照。</p>
这年头修理业,手工业的个体经营活动有所放开,但其他行业还未有明确政策。</p>
东城区工商局的副局长也拿不定主意,一开始就没给他批。</p>
这要是一般人,问问没结果也就回去了。</p>
傻柱偏不,他连续一个月每天都来工商局问执照的事情,非常有耐性和决心。</p>
工商局的人也被傻柱搞得非常头疼。</p>
还是后来,甘凝得知此事后,她亲自去帮傻柱打了个招呼,才最终办妥此事。</p>
加上东城区也想搞个试点试一试,局领导班子一合计,就同意给傻柱特批。</p>
因为这年头没有正规的私营营业执照。</p>
东城区工商局领导就手写了一份,局长亲自签了字并盖上专用章。</p>
傻柱历经一波三折这才拿到了燕京城里第一家个体餐饮营业执照。</p>
开饭店首要之事便是寻个好的门面。当傻柱前去租房之际,房东们一听闻他想开私营饭店,无不一脸拒绝,当场就摇了摇头,态度坚决得如同拨浪鼓一般。</p>
傻柱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房东们仍是丝毫不为所动。</p>
本已万事俱备,却没想到租房一事成了绊脚石。</p>
这年头,公家的房子本就紧张,更何况是那些临街的旺铺。</p>
这可愁坏了傻柱,急得他头发都快白了。</p>
最后还是王秋菊心疼老公,提议道:“咱们一事不烦二主,还是去找甘凝嫂子帮忙吧!”</p>
欸!他们总算找对人了。</p>
当甘凝得知傻柱两口子的来意后,就笑着道:“你们早说呀,等着啊,我瞅瞅那套房子合适你们开饭店。”话音刚落,她便转身去搬来一个精致的梨花木箱子。</p>
待甘凝缓缓打开箱子,傻柱和王秋菊瞬间瞪大了眼睛。</p>
这是为何?</p>
原来,箱子里满满当当摆放的全是房产证。</p>
甘凝仔细翻找,最终拿起一本房产证说:“这套房子挺合适,面积适中,位置也好,就在交道口临街,门口宽敞,而且离你们家也近,觉得怎么样?”</p>
傻柱激动万分,“哎呦!嫂子,真是太感谢您了,这简直太合适了!”</p>
他没想到啊,自己头疼不已的事,人家甘凝嫂子轻易就给解决了。</p>
有了房子就开始装修,这房子非常合适开饭店。</p>
是临街三间房,而且上下二层。</p>
傻柱请来了刘家庄的施工队,连包带料一起装修了。</p>
而且刘家庄的工程公司还允许他把工程款先欠着,过几个月等饭店周转开了在结。</p>
傻柱带着徒弟马华去家具厂买来了十几套与桌椅板凳。</p>
马华跟刘岚还有秦淮茹她们也都辞了职,一心想跟着傻柱闯荡一番。</p>
当然,傻柱也诚若绝不亏待他们,给他们的待遇比厂子里的高多了。</p>
傻柱两口子计划着五月一日开业。</p>
4月底一早,王秋菊到单位请假。</p>
傻柱打算提前开火试灶,他拿着家中仅剩的三百块钱块钱,买来了食材,打算做出几道菜,先让街坊邻居们尝尝手艺。</p>
等到王秋菊中午下班回家,饭店门口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都排到了大街上。</p>
街坊大妈拽着王秋菊的袖口小声说:“你们家饭馆都开张了,你还上什么班?赶紧的去看看吧,来了好多领导和老外呢!”</p>
就这样“何氏家常菜”成了改革开放后夏国的第一家个体餐馆。</p>
这一天的“提前开张”,被M国合众社记者龙布乐写在了他的报道里:在燕京,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p>
开张的第一天,傻柱就赚了两百多块钱,这顶得上他两个月的工资。</p>
店里十几张桌子,一天只能接待一百来位顾客。</p>
来吃饭得排号,最长的,要排到一个月以后才能吃上。</p>
(本章完)</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