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征丁(1)
岁月神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7章 征丁(1),我祖父是朱元璋朱允熥赵宁儿,岁月神偷,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人在意,是因为无利可图。</p>
尤其北方的海港,朝廷在山东胶东等地修筑了许多海港,最初的意愿都是促进南北海运,但经过十多年的考验之后。</p>
就连朱允熥这个当初,只要是地方官员提及修筑海港建议,就大笔一挥拨拨人的皇帝都有些脸红。</p>
确实是有些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了。</p>
首先,一个海港能不能成为良港,不在于位置,而在于它有没有向内陆人口稠密富庶地区辐射的能力。</p>
同样再以山东为例,即便他有海港,但是境内山多。而且因为山多,隔开了陆地跟海,更使的山东境内众多的湖泊无法形成有效的运输水网。</p>
所以,朝廷在山东等地修筑的海港到最后多是用做军港。</p>
而且贸易也是单一的,只是对跨海的高丽还有东瀛....也是用来军事后勤运兵等。</p>
它不是没用,而是无法在现阶段,起到切切实实给山东百姓带来好处的作用。</p>
没错,朱允熥是一名有着超前目光的穿越者,但他不是无所不知的....</p>
这些也都是他在执政的过程中所得到的血的教训。</p>
诚如古人言,无为而治。</p>
无为而治有时候说白了很简单,你他妈别瞎几把折腾!</p>
这也是为何开了海路的漕运,还要再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原因。</p>
因为对这个时代有益....</p>
~~</p>
任何的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建立它的时候,他必定都是当时最好的制度。</p>
后来者也不要想着后来者就一定比前人聪明.....事实证明,你可能啥也不是!</p>
为何说漕运有益....</p>
满朝文武都反对迁都,但没人反对疏通南北京杭大运河。</p>
为什么?</p>
这个问题,如果是十年前的朱允熥,他一定回答错误。</p>
但现在他可以很轻松的回答正确。</p>
跟后世有些类似,国家举动,开发式提高gdp.....</p>
朝廷刚下发开通南北大运河的公文,山东巡抚衙门就有官员上奏,“青登莱三府地临山海,土地贫瘠....百姓多逃难于东昌兖州...”</p>
“一旦朝廷开辟新河,两岸必有空地。则三府之民给与耕牛农具即可安居乐业.......”</p>
大明帝国是很富庶....</p>
不过,负责任的说,广袤的北方,尤其是华北平原,尽管经过了快五十年,但依旧没有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p>
江南地区开海重商的模式,搬不到北面.....</p>
漕运南北大运河,经过的不单是华北平原....</p>
南直隶一部分,山东河南河北....乃至通过驿路辐射到西北,造福的百姓何止万计?</p>
再往远了些说,其实华北平原.....一百多年过去了,也始终没有恢复到宋金时期的生活水平。</p>
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元近百年的国祚当中,从没想过恢复。准确的说,从忽必烈死了之后,历代大元皇帝的眼中就只有两个地方。</p>
元大都,京城。</p>
江南,钱包。</p>
大元的皇帝宰相权臣贵族们,对符和恢复生产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就是,怎么最快的把江南的好东西运到大都来。</p>
他没兴趣建设,也没兴趣提升老百姓的生活。</p>
所以他们不用修运河,所以在元末时期张士诚把苏州占了,大元就慌了,但他没有完全掐死。</p>
而大明太祖高皇帝打败了张士诚之后,直接掐死了海运漕运,大元直接崩了!</p>
那么,由此可见,从恢复民生的角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p>
朱允熥和朱高炽都明白的,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现时代南北运河必须修。</p>
因为谁掌握了运河,谁就掌握了中国!</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