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弹上花样多
打小就清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48章 弹上花样多,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打小就清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0%?这就很了不得了,枣核弹还有10%左右?赚了赚了!</p>
邵总在心里已经盘算开了,他和符总不同,他的炮短时间是改不了的,仿制就是仿制,不像符总是搞新炮。</p>
但是炮弹还是能改的,这枣核弹和底排弹一上,多的不说,20公里大关没问题啊!</p>
别看20km和17.4km比起来没多多少,但是经常买东西的人都知道,9块9和10块,10块实在是贵出太多!</p>
至于说高总工的两个10%是吹牛逼?那不可能,人家没点儿把握,怎么会说出这种数据来。</p>
至于邵总,就更不用说了,高振东这一套连招用到新炮上,嘿嘿,老邵,我看你还怎么天天在我面前显摆你口径大!</p>
不过好像老邵那里改改弹也能有很好的效果啊,算了算了,让他一把。</p>
两人正在心里浮想联翩,高振东那边却没停下。</p>
“至于我说的一个展望,就是针对这个底排弹的小小缺陷的。”</p>
底排弹的缺陷能解决?两人顾不得畅想未来了,先抓住眼前再说。</p>
“底排弹的缺陷能解决?那为什么不直接上最终方案呢?”一位同志有些不解。</p>
至于符、邵二位炮总就问不出这个问题,不是想不到,而是他们想得更多。</p>
为什么?那必然是解决这个缺陷需要付出的代价比较大,相比在现阶段上底排弹,其他技术其代价综合下来不值得呗。</p>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高振东笑了:“嗯,最终方案也有这样那样的代价需要付出,当前环境下,底排弹是最优方案。底排弹要非说缺陷的话,那就是对精度略有影响,但是增程效果不是最好,解决这两个就好了。”</p>
其实反过来说,那就是底排弹是把增程和精度、成本综合得比较好的一种方案,辩证法看问题的魅力就在于此,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什么角度去解读了。</p>
动静华夏,很不错的自媒体名字。</p>
华夏动静,呃……算了不说了。</p>
“所以叫做展望的原因就在于此,先把路子给你们,至于怎么选择,你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或者说,资源充足的时候,你们可以全都要嘛,哈哈。”高振东对展望做了总结。</p>
“嗯嗯嗯,高总工说得有道理,那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对对对,你说得都对,那你倒是赶紧展望啊,等急了都。</p>
高振东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图,比底排弹简单得多:“一个,是做底凹弹,也就是利用弹体底部的凹陷和空气动力学结构设计,保留或保证迅速补充空气,降低压差。这个办法好处在于精度要好一些,但是坏处在于设计难度比底排弹要难,对空气动力学或者流体力学的要求比较高,增程效果大概率来说是比不过底排弹的。”</p>
之所以不先拿出底凹弹这个看起来要简单方便的设计,麻烦就在这里,底凹弹是被动补充空气,不像底排弹的气体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因此对于流体力学的要求高得多,属于是结果简单但是过程困难的典型了。</p>
“这东西看起来比底排弹还简单!”一名152的研究人员高兴了,这东西好搞,还不如就搞这个。</p>
邵总看他一眼:“呵呵,你想得太简单了。这东西比底排难搞得多!”</p>
他和符总是完全理解了高振东的意思的,这东西作为展望可以,想要马上上马,的确不如底排。</p>
这一点,让他们对高振东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么多新技术先不说了,他能精准的把握住什么东西是最合适的,什么技术看起来容易但是其实不适合马上就上。</p>
这不但理论要精深,实践经验也要非常丰富,对环境的了解也必须非常透彻才行。</p>
再看看高振东的年纪,呵呵……算了不想了,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用来打破常规的。</p>
“至于增程不够嘛,哈哈,刚才有位同志说得好,是真的可以考虑做火箭增程弹的,增程效果好,但是对弹丸威力影响比较大,做主力弹种可能不太合适,做特化弹种还是不错的。”高振东顺口替最早对底排弹提出质疑的同志找补了一下,同志考虑得还是有点道理的嘛。</p>
符、邵二人心里乐开了花,高总工这几个建议和展望,把弹丸的问题基本上解决得干干净净,在全面超越原有普通弹的基础上,各种弹种要综合有综合,要射程有射程,要精度有精度。</p>
要是每次开会都这样,他们恨不得天天蹲在防工委不走了。</p>
(本章完)</p>
(/73693/73693822/10100344.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