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杂波也不是不能处理
打小就清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8章 杂波也不是不能处理,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打小就清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抛开战法本身,空军和防工委对另外一个事情的兴趣是极大的。</p>
——把雷达搬到天上去。</p>
研讨会的话题,慢慢就从跃升战法,转移到了图-4特空中补盲上面去了。</p>
“各位同志,这一次作战,在敌机进入地面雷达站控制空白区的时候,原本用于打击P-2V的图-4特种机,起到了非常好的补盲作用,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我们作战的主动性和对空域的控制,所以这一次,我们也想在这方面看一看,能不能有进一步的作为。”</p>
大家一听这个,觉得有道理,纷纷发言。</p>
特别是曾经和高振东一起开过前面几次相关会议的同志,早就对高振东提出的“雷达上天”的想法佩服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p>
“嗯,这个办法不错,以前高振东同志就提过这个想法,要我说啊,不只是雷达,连指挥员什么的,都可以一起上天嘛。”</p>
“对,空中指挥所,这样几架飞机,就能把沿海控制得死死的,再部署几架在内陆作为机动力量,敌人无论从哪里来,都是无所遁形。”</p>
“可是雷达是个问题啊,我们有没有这么好的雷达?”</p>
“图-4我们总共也没多少,都来干这个了,那我们就没有重轰炸机可用了。”</p>
“雷达可以考虑用仿老毛子康努斯的那个雷达嘛,7米的天线,图-4还是有可能扛得动的。”</p>
仿康努斯就是原来被放到图-4上面搞预警机的那台雷达,作为可以同时测距、测向、测高的雷达,应该是这个阶段我们在这个体积和重量限制下手上综合性能最好的雷达了,不过这个雷达有个弱点。</p>
“图-4的数量问题不用考虑,主要是考虑其性能本身够不够用的问题。”这个时候,那个快把英文字母用完的“六爷”,已经在国产进程中了。</p>
而且图-4比起图-16,更适合这个任务,因为它相同条件下,滞空时间更长,本身作为轰炸机是过时了,但是作为预警机倒还挺够用的。</p>
就算短时间图-16接不上班,其实也问题不大,国内短时间内的作战对象,其实图-4和图-16都有点不上不下的。</p>
特别是图-4,数量少,飞得慢,航程不够远,载弹量也不是太大,作为威慑有用,实战嘛,大约也就是那么回事吧。</p>
“仿康努斯好是好,但是对地面杂波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一位应该是搞雷达的同志,一句话就说出了仿康努斯的最大毛病。</p>
这也是最终我们的第一代预警机夭折的最大原因,原本的科研人员,想尽办法,总算是解决了包括改装发动机、气动外形巨大变化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这个飞机的能扛着一个直径7米厚2米的天线罩在天上平稳飞行。</p>
但是最终仿康努斯雷达羸弱的抗地面杂波性能,让这一切努力全部化为泡影。</p>
“仿康努斯的地面杂波处理能力有多差?”空军的同志问道。</p>
这位同志想了想,回答道:“我们没有把这个雷达架到空中过,但是根据理论和经验估计,是在XXXX米以下就会失效。”</p>
这个高达四位数的失效高度,让空军的同志瞬间就失去了兴趣,P-2V肆虐的日子还没过去多久呢,这个地面杂波问题让他们记忆犹新。</p>
其实雷达的可靠“下视下射”能力,直到80年代都还是作为雷达上的一个高级功能而存在着,其麻烦程度可见一斑。</p>
看着空军同志的脸,高振东举了举手:“各位同志,关于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些看法。”</p>
听见他的话,不少人马上精神一振,这位同志从来都是有的放矢,他说有看法,那就说明应该是有一些办法的。</p>
特别是防工委和空军的同志,高振东的“看法”对他们来说可太重要了。</p>
见大家都看向自己,高振东道:“首先,我觉得哪怕是暂时不能处理地面杂波,雷达上天也不是没有意义,至少对于高空来袭的目标,我们就有了一种预警手段,一般来说,高空来的目标在现阶段威胁是很大、很常见的。”</p>
空军的同志一听,觉得有道理,他们也这么考虑过,但是还是觉得不甘心,其他同志倒是觉得高振东这个先解决能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倒也可行。</p>
“嗯,这么说也是有道理的,反正低空的目标,地面雷达同样看不见,至少先把高空的控制住。”</p>
“嗯,高空高速突防是现在的主要突防方式,能够解决这个,其实也是不错的。”</p>
“但是随着地形雷达的普及,现在突防方式已经在向低空突防转变了。”</p>
“对啊,我们的攻-5不就是低空突防嘛,甚至为此牺牲作战半径也在所不惜。”</p>
见大家各有各的想法,高振东才补上了自己后半句话。</p>
“再说了,其实地面杂波也不是完全没法处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