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家都在整大活儿
打小就清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3章 大家都在整大活儿,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打小就清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事情极为受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到了马不停蹄的程度。</p>
至于具体高振东会汇报什么,他并不清楚,全部都在高振东脑袋里呢。</p>
罗教授非常明白,这个事情上,自己当好挂件就行。</p>
——</p>
高振东、防工委这边紧锣密鼓,十七机部也没闲着,十七机部领导,还有他的前秘书,京城钢铁厂的郑良枢,正在参加一个会议。</p>
这是一个协调会,一位首长主持的,参会的三方,一方来自农业,一方来自十一机部,一方来自十七机部。</p>
事情的起源,其实和高振东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只是后来事情的发展他就没怎么参与了。</p>
就是他带着郑良枢搞的那三种枪钢,搞好之后,高振东曾经建议郑良枢在各个系统做做推广、介绍,毕竟这些钢材性能挺好的,只用于枪的生产,有些浪费了,没准有什么行业就急需呢。</p>
对于高振东的建议,郑良枢非常重视,真就正儿八经的推广起来。</p>
那个时候,信息是闭塞的,行业之间相互不了解的情况多了去了。</p>
不推广不要紧,郑良枢这主动一推广,其他行业和部门才发现原来我们还有这种好东西?真就能适用到不少的地方去。</p>
农业口的同志,正在和十一机部的同志联合搞农机呢,十一机部是真搞机械的。</p>
拿到这三种新钢材一看,好家伙,能用、好用、耐用!</p>
拿着手上的工作和需求这么一匹配,是既高兴又遗憾。</p>
高兴的是,的确解决了一些问题。</p>
遗憾的是,没解决完,要说这也正常,完全解决是不可能的,需求总是在动态发展的。</p>
但是最重要的或者当前最急迫的,还是没能解决,这就比较难受了。</p>
比如他们想搞更好的单缸柴油机,这东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日后号称神器。</p>
可是结构简单就意味着一个事情——从结构上改进,能走的路已经不多了,只能从材料等方面下手,才有更大改善的希望。</p>
材料的提升,不只是能减重、减体积,而且材料性能的提升,甚至能反过来促进结构的改善。</p>
但是材料在哪?没有!</p>
还有就是成本问题,枪钢上面,成本这个东西考虑了,但是没完全考虑,作为要大量生产的大宗机械产品,这个方面可就要多多考虑一下了。</p>
他们两方就发现有的问题,这几种钢材不是不能解决,但是那个成本,用到的比较稀少和昂贵的金属的量,实在是承担不起,都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而是够不够的问题。</p>
两方合计了半天,不行,这事儿既然看到了曙光,那就得彻底试试,解铃还须系铃人!</p>
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整了个大活儿。</p>
他们花了不少时间,把手上所有急需要解决的材料性能需求,做了个汇总,形成了长长的一串清单,一共几十种,然后找到上级部门。</p>
他们甚至还根据轻重缓急,给分了个级,真是太贴心了。</p>
那啥,能不能协调一下十七机部,给我们把把脉,看看病,解决解决?</p>
上级部门和领导一看,这事儿得办!</p>
农业口,第一产业,在这个时候,重要性不言而喻。别看农业单产亩产什么的看起来没多少,但是那实际上是长期为了发展第二产业工业,故意设置的工农业剪刀差的原因,农民的牺牲是非常大的。</p>
现在抛开种子的事情不说,眼看着化肥的情况,通过自产、以及销售特种材料和设备换来的进口,慢慢得到了改善,那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机是不是也解决一下?</p>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会。</p>
这么大规模的需求,明显不是十七机部的普通干部能拍板的,所以领导过来了。</p>
同时,作为这个事情的始作俑者,或者应该说是最早发起者,京城钢铁厂的郑良枢同志,也荣幸列席。</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