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莱罗
努力练琴佐老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波莱罗,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努力练琴佐老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赋也是同样重要。
陈秋摇了摇头,将自己心中所有的杂念全部刨除到了一边,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接下来所要准备的作品之上。
三个作品,他最终决定了自己应该选的作品。
《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于1928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题献给舞蹈演员伊达·鲁宾斯坦,并于同年在巴黎歌剧院首演。
“波莱罗”原指一种西班牙民间舞形式,拉威尔创作的《波莱罗舞曲》没有将已有的民间舞曲音调再“加工”,而是依照其个人的理解,重新加以创作。
该曲采用了扩大的三管编制管弦乐队,其独具特色的音色对比与统一处理,让这一首作品成为全球很多乐团的试金石之一。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这一首作品考验的方向在于指挥对于乐团整体情绪的把控。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这一首作品考验的方向在于指挥对于乐器之间交响和声的把控。
唯独波莱罗舞曲,这一首作品考验的是指挥对于单个乐器音色的把控,以及乐器之间共鸣的理解。
对于指挥家本身对于每个乐器的思量都有所考验。
这也便是陈秋选择这一首作品的主要原因。
他低着头聆听着其他乐团对于波莱罗作品的演奏,眼睛微微眯起,沉思着自己对于这一首作品的理解。
C大调,4/4拍,单乐器以及多乐器的结合。
速度尽可能保持不变,但是前后最好有一个速度差。
差不多2-3点的样子。
速度最好是匀速上升的,而并非是简单在最后的时候直接增加。
和速度是一样的,音乐的力量也是如此。
有人会觉得,波莱罗舞曲的力量应该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增加,就如同上台阶一般。
也同样有人觉得,波莱罗舞曲的力量应该是线性增加的,最好让所有人都察觉不到音量已经从一开始的弱,变成了最后的强。
一直到最后恢弘的合奏响起的时候,才如梦初醒一般,惊觉变化。
两者其实都有道理。
正如同绘画一般,点线面,究竟是用面去作画还是用线去作画,都归属于个人的理解。
这也是陈秋所要抉择的。
这些还仅仅只是大方向上的抉择,小方向上就更不用说了。
陈秋拿起手中的乐谱,根据自己的习惯开始制作蒙太奇谱以及标记注意点。
目光格外认真。
嘴角不由得扬起。
与之前的状态有了非常鲜明的反差。
如果在平常的时候他可能还会比较疲软,没啥追求。
但是在真正进入音乐工作状态后,他所有的精神完全集中,彻底认真了起来。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又或者是为了原主的梦想。
他必须将二团的指挥拿到手。
……
时间很快流逝,在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二团的指挥考核便已经到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