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巡查陕西二三事
z咏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巡查陕西二三事,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z咏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种谔还未成为陕西安抚招讨副使时,康国公韩绛便是整个陕西路最大的领导。</p>
此前,韩绛的官职为陕西路宣抚使,负责统御抵抗西夏诸事。</p>
后来,在种谔成为副使后,韩绛更是一跃成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是名副其实的陕西路一把手。</p>
此番前往延边,卫渊少不了要与其打交道。</p>
按理说,同属勋贵,此去延边,无论做什么,韩绛都该大力支持。</p>
但据张辅所言,韩绛乃是进士出身,是大周武勋里少有的,既有爵位,又有科举功名的人。</p>
最关键的是,韩绛与韩章关系不错,与汴京城里的武勋们关系很远。</p>
还未到延边,卫渊就已经开始头疼,该如何与这位康国公打交道了。</p>
卫渊一路向西,走河中府到延州。</p>
途中所见,从繁华到萧条,甚至越靠近延州,路边乞丐都愈发多了起来。</p>
让跟随卫渊而来的陈大牛、萧逾明二人都是唏嘘不已,</p>
“自我大周立国以来,延边一直都为百战之地,甚至就连延州都差点被西夏占有这里的百姓不容易。”</p>
“据说,前朝时,延州一带,有大城,然如今,却只听闻,陕西路多城寨,不闻有繁华之城。”</p>
“.”</p>
他们说的这些,卫渊又如何能不清楚?</p>
毕竟,目之所及,不说满目疮痍,但也差不多了。</p>
朝廷每年都会给陕西路一带拨粮,就是希望这里的百姓都够过好一些。</p>
但是,西夏缺粮了,就会来劫掠陕西路,他们有快马,大周军队只能戍卫一方,很难防御西夏贼寇的侵扰。</p>
如此,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p>
这般情况下,朝廷怎么去经略陕西路?</p>
卫渊所写‘对西夏攻防总略’,就意在改变这一情况。</p>
“咱们代州也常遭遇辽贼,怎么不像陕西路这般?”陈大牛询问。</p>
卫渊道:“代州有长城,雁门,陕西路有什么?若非此战将贺兰山夺了回来,只怕延边依旧无险可守。”</p>
萧逾明道:“按照当前的路程,至多三日,就可抵达延州。”</p>
“康国公是在庆州,距离延州有上百里,咱们是先去庆州见康国公还是.”</p>
陕西路的治所是在京兆府,有趣的是,在这一带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韩绛与种谔都不在京兆府。</p>
一人在庆州,背靠保安军,凤翔军等,抵御西夏。</p>
种谔在延州经营多年,早已让延州改姓为‘种’了。</p>
卫渊分析过,康国公为何放着京兆府不去,非要待在庆州。</p>
一来,坐镇庆州,可遥指或是影响附近几大禁军兵团;</p>
二来,是韩章的意思。</p>
毕竟,只有待在庆州,每当与西夏作战时,功劳才不会被延州的种谔尽数夺去。</p>
而且,韩章当年经略陕西时,重点就是庆州。</p>
庆州之于韩章与代州之于卫渊同样重要。</p>
“延州与庆州都不去,直接去平戎寨,从此寨北上到贺兰山,巡视边军。”</p>
卫渊缓缓回应。</p>
这平戎寨乃是范仲淹与韩章所建,其目的是当做军事要塞,也就是边军的补给站点之一。</p>
嘉佑六年,九月中旬。</p>
卫渊绕道延州,前往平戎寨。</p>
到了延州附近地界,除了几座州县城郡,便没有什么村庄与百姓了。</p>
随处可见一些已经荒废或是正在使用的城寨,都是供兵卒驻扎所用。</p>
他们在这种小型防御城寨里一边耕种,一边防范西夏军的入侵。</p>
卫渊此次率领的满甲营将士,人人都佩戴恐怖面具,浑身煞气凛然,不可直视,所过之处,都堪称浩浩荡荡,自然是引来不少人的注意。</p>
此刻,延州城头之上。</p>
种谔、种谊二人,不时遥望远方,希望可以看到卫渊一行人的出现。</p>
但是接连等了几日,却始终不见对方踪迹。</p>
种谊不耐烦道:“兄长,按理说,这满甲营就算是爬,也应该爬到延州了才是.或者,他们去了庆州,没去延州?”</p>
种谔瞪了他一眼,训斥道:“你这张嘴,迟早会为你惹来祸事。”</p>
种谊不以为然道:“此间就你我兄弟,若是那位卫侯爷在此,我自是不敢多言。”</p>
种谔道:“你没有随为兄去京城,不曾见到过满甲营将士的风采。”</p>
“我大周将士皆视西夏重骑铁鹞子为心中梦魇,但我从不惧怕这支重骑兵。”</p>
“但是,自为兄见到满甲营的将士后,曾扪心自问,若率军与之对战,能否获胜。”</p>
“得到的答案是,如若满甲营统帅乃是卫侯爷,我不可能会赢。”</p>
如今整个大周谁人不知,卫渊搞出了一支重骑兵团?</p>
虽然才只三百人,但仍旧是不容小觑啊。</p>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三百重骑,足以扭转乾坤。</p>
种谊道:“自兄长回来以后,时常吹捧那位卫侯爷,倒是让小弟对他有了几分好奇。”</p>
种谔正色道:“不是吹捧,卫侯爷之才略,要远胜武襄公。”</p>
就在这时,有斥候来报,说是在三川口一带,见到了一支奇特的军队,人人身着重甲、面具等。</p>
闻言,种谔大吃一惊,“卫侯爷去三川口了?”</p>
三川口是许多大周武将的意难平。</p>
当年,西夏贼寇入关,在这里击败了大周的主力军队。</p>
后来,经过范仲淹的长期发展与逐渐蚕食,使得大周收复不少旧地,其中就有包括三川口。</p>
此地也是通往平戎寨的必经之地。</p>
“速速备马,种谊,随为兄去拜见卫侯!”</p>
种谔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了城去。</p>
种谊最钦佩之人当中就有种谔,在自家兄长的屡次提及下,种谊不仅是对卫渊产生好奇,还诞生了些敬畏。</p>
与此同时。</p>
三川口。</p>
卫渊正在巡视此地形貌。</p>
他与陈大牛、萧逾明等人来到一处山丘上,居高临下,看到了三川口大部原貌。</p>
陈大牛因此惊叹道:“三川口三川口,还以为是山川之峡口,没想到,却是一片山脉。”</p>
说是山脉,不过是有几座凸起的山峰,大部分还是平原,山峰与山峰之间,会形成几道狭隘的口子。</p>
从远处看去,整个三川口,倒像是一片‘树叶’。</p>
萧逾明也因此纳闷道:“纵然是个不知兵的来领兵,只需扼守住几条山道,互为犄角之势,那西夏军也冲不过来啊,更不会危及延州,此战,到底是如何败的?”</p>
卫渊道:“曾听武烈公说过,三川口之败,皆因当时延州知州怯弱无谋,麾下将领不知敌情,战争开启,援兵不及时赶至.”</p>
“而且,负责固守这一带的将领又是个愚笨暴戾之徒,常使得部下怨声载道,谁愿与西夏军拼命?”</p>
“故而此战刚开始,我军就失去了先机,随后一步错,步步错,天时地利人和,愣是一样没占。”</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