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
z咏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2章 我这一生如履薄冰,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z咏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了顾廷烨与少数几名将领,其余人都是常年驻守在延边,与西夏爆发冲突也绝非一次两次了。</p>
按理说,杨怀仁未曾与西夏军或是辽军交过手,那些边将为何能服他?</p>
原因很简单,他乃是卫渊亲自点的将。</p>
别人不服杨怀仁,难道还不服卫渊吗?</p>
谁不知卫渊阵斩五将,死守雁门,威震辽夏的事迹?</p>
就连辽夏两国的将领,此刻都将卫渊视为心腹大患。</p>
他举荐的将领,没有一个人敢小觑。</p>
最终,杨怀仁给的法子也很简单,那就是火烧割踏寨,并且绕道韦州,攻打康乐城。</p>
康乐城战略地位虽然不如割踏寨,但是却如咽喉,进可攻退可守,若拿下此城,将如钉下一颗钉子,使西夏坐卧难安。</p>
并且,康乐城的守备力量远远不如割踏寨。</p>
当割踏寨四周山脉燃起熊熊大火时,此寨守将都以为周军要来攻打了。</p>
可是,除了不断蔓延的山火,却不见周军一名士卒前来攻寨。</p>
割踏寨建于山坳之间,乃是扼守山道的险要之地,四周大火难以对寨子造成影响。</p>
可山脉周围,还有数不尽的草原与牧羊场。</p>
这大火一燃,附近西夏百姓就要遭殃了。</p>
当火势难以扼制时,杨怀仁又命大周将士射火箭于寨子内。</p>
顷刻间,遥遥看去,连带着割踏寨,犹如一条火龙横卧于山岗。</p>
这一刻,火攻才算是奏效。</p>
待寨子里的西夏将士自顾不暇时,杨怀仁已经带着军队继续东进。</p>
诚然,此时攻寨,事半功倍,可寨子已经被一场大火给毁了。</p>
杨怀仁没有时间攻下此寨后重新构筑防御工事。</p>
率领大军前往康乐城时,顾廷烨忍不住忧虑的说道:</p>
“这场大火,受损更多的还是西夏百姓,他们也是我天朝子民,将军这样做,会不会在今后落人口实?”</p>
杨怀仁道:“当年范文正公经略延边攻打西夏时,对西夏百姓也是秋毫不犯,可那又如何?”</p>
“卫帅曾说过,我们在外征战,一直自诩为王者之师,所到之地,对百姓爱戴有加,这并没错,错的是,这会让我等行军束手束脚。”</p>
“若是等着西夏与辽国有朝一日南下,只怕我大周子民会死伤更多。”</p>
当年太宗皇帝北伐,确实拿回不少的故土旧地,对当地百姓也是展现出仁慈,不仅秋毫不犯,甚至还减免税赋。</p>
但那场战争,他败了,整个大周都败了。</p>
开国精锐之师损失殆尽,数十年里,大周都未抬起头来。</p>
倘若太宗不在乎所谓的王者之师的名头,不在乎某些地域的百姓,一路北伐,烧杀抢掠,还需担心粮草问题吗?</p>
但如果不这样做,损失可能会更大,毕竟是失了民心。</p>
那民心,何尝被太宗皇帝真正掌握过?</p>
只要是战争,就没有不伤平民的事情发生,谁也无法避免,辽国不在乎这个,他们每攻下一座城,都会烧杀抢掠,所以他们能做到来无影去无踪,让大周军队永远处于被动。</p>
所以,卫渊教导各级将领用兵时,就曾明确说过一点,只要打赢了,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可以,前提是赢。</p>
今日杨怀仁如不放火烧山,割踏寨的战略意义就还在,他们来这么一趟,很难对西夏造成压力。</p>
但这山火一旦燃起来,影响到数以万计的百姓生机,就足够西夏头疼片刻的了。</p>
毕竟,此次大周用兵,最大的目的,就是要让西夏感受到压力。</p>
——</p>
嘉佑六年四月初旬,种谔率军攻打贺兰山。</p>
此山乃是西夏著名兵库之一,守备森严,约有六千余名西夏军将士在此驻扎。</p>
上个月初旬,包括卫渊在内,所有人都以为,种谔会去进军长城,然后攻打夏州某城。</p>
因此,西夏军提前将兵力集结囤于夏州,打算与周军决战。</p>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如果种谔按照既定战略行军,并没有听取卫渊的意见,尽量避开夏州主力。</p>
那么如今种家军就会被死死缠上。</p>
决战胜了还好,但倘若败了呢?</p>
卫渊亲自拟定的全盘战略计划瞬间都会土崩瓦解。</p>
此刻,贺兰山的战役已经打响。</p>
三万种家军正在围攻此山。</p>
一座小山丘上。</p>
正值而立之年的种谔正在这里看着贺兰山战势发展。</p>
当关于夏州一带的情报传来时,种谔忍不住惊叹道:</p>
“忠勇侯卫渊坐镇京城,尚能推断出此间情势,真乃将帅之才,吾不及也。”</p>
种谔的弟弟种谊沉声道:</p>
“夏州集结兵力要与我军一战,谁都能看出来,兄长何以觉得忠勇侯只推断出一些形势,您就不及他了?”</p>
种谊也是边将,他们这些边将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他们在外征战时,高居于庙堂之上的那些人会不停地指手画脚。</p>
显然,他觉着卫渊也在指手画脚。</p>
种谔道:“我们身在边关,近日才清楚夏州动静,但在我军进入西夏疆域之前,卫侯爷就已经想到这一点儿了。”</p>
“甚至,我军都未将进军路线告知卫侯爷,他便已经猜到,劝阻为兄莫要横渡无定河,进军夏州,而是尽量避开夏州主力。”</p>
“如果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兄很难做到他这一点。”</p>
“再则,若无卫侯爷在京城,只怕朝中那些士大夫会更胡来。”</p>
他没有说错,如果卫渊不在京城遥指延边战事,而是换做张辅等人,只怕都认为,进攻夏州,才更符合大周的利益。</p>
至于贺兰山.</p>
不过是个藏兵地而已,即使越过贺兰山,后继乏力,又有何用?</p>
但他们根本不知,一旦将贺兰山拿下,与贺兰山接壤的洪州、盐州等地,都会派兵来攻。</p>
届时,按照卫渊的既定战略,种家军随时都可以撤出贺兰山,并且将此山内藏有的兵刃全部付之一炬。</p>
西夏有了这个损失,还能不能继续与大周军队死磕到底都说不准。</p>
“卫侯爷所写之练兵法,你又不是没看过,他能有个侯爵,为兄心服口服。”</p>
“大周有此良帅,让为兄看到了希望。”</p>
种谔凝视着贺兰山一带正在发生的战火,心中突然有了种想要追随卫渊南征北讨的想法。</p>
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p>
戍卫一地不受侵扰,已经是极限了。</p>
而卫渊远在京城,就已经将局势了然于心,对于此战之最终结果,也能有个大概的设想。</p>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过如此。</p>
正因这个原由,种谔才对素未谋面的卫渊产生钦佩之意。</p>
别的不说,就说战绩这一块。</p>
当年雁门一战,用着一支残军,能抵抗住辽国先锋主力数日征伐,谁能做到?</p>
卫渊做到了。</p>
包括此人经略东南,水军成立,更堪称是神来之笔。</p>
若是让种谔去做,他做不到这种程度。</p>
——</p>
依然是不出卫渊所料。</p>
李宁令哥压根就没有分军抵抗周军的想法。</p>
而是趁着渭州内部空虚,直接长驱直入,进攻渭州。</p>
恰巧这个时候,殿前司与中书门下的意思也已经传到凤翔。</p>
定边军、怀德军等诸多军队驰援渭州、庆州二地,与李宁令哥展开攻坚战。</p>
此时,京城。</p>
每日都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报送往殿前司。</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