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9章 时代变了(4k),我,刘辩,三兴汉室,黯淡星L,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荀子《天论》有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p>
一场如期而至的初雪,却因为其超出以往的降雪量,而不得不让汉室做出更多的应对。</p>
差点被贾诩玩坏了的拓跋洁汾被送到了曹操手上,以期能发挥出一些价值,继续让鲜卑人沉迷内斗。</p>
但也仅此而已了,经历过雪灾的鲜卑本就是强弩之末,只要防止其再度联合起来,并不值得投入太多兵力。</p>
反倒是安抚北边受雪灾的百姓更加重要。</p>
并州、凉州东部、还包括了司隶所属的左冯翊与河东郡部分地界,都在受灾之列。</p>
国库说来一体,但实际操作中各郡国不可能将钱粮全都送来雒阳,于是乎便有了如陈仓这样的大粮仓,用以就近储备,包括曾被故陈国相骆俊私用的粮食,都是属于国库的。</p>
得亏是近两年风调雨顺,各地的粮仓还算殷实。</p>
在这样的背景下,鸿胪卿韩融奉命持天子节向北而去。</p>
刘辩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派出有德行的中央大员,既是向地方展示朝廷的决心,也能督促地方官,而称职的天子使节,也能弥合地方上的分歧。</p>
上党郡,便是韩融出发的第一站。</p>
然而,韩融人还出发没多久,才离开河南尹抵达并未受灾的河内郡,一则消息便传入他的耳中——上党郡的郡中粮仓失火了,近六万石粮食付之一炬。</p>
韩融素有修养,可即便如此,他也被气得忍不住发笑——要动用粮食时粮仓起火,天干物燥?意外?上天预警?真当他是不明世事的腐儒吗?</p>
今年发生在关东五州的事竟没给他们警醒?</p>
而比韩融更先接到这一消息的是并州刺史公孙瓒。</p>
所谓粮仓失火骗不过任何人,若是所有人都愿意和光同尘,那自然就是意外。但很明显,公孙瓒不愿意。</p>
无妄之灾,凭什么牵连他!</p>
当韩融加快脚步抵达上党郡郡治长子县时,驻地位于太原郡晋阳的并州刺史公孙瓒已经先行抵达,率先开始了调查。</p>
公孙瓒不是一般的刺史,身为边地刺史,本身就比内地的刺史拥有更多的兵权和主导权,在汉家故事中,不乏有幽并凉三州刺史主动组织军队打仗。</p>
而公孙瓒上任之后,为了彰显武德,狠狠地对着并州治下的盗贼们下了次重手。当时上党郡便有一股聚众过千的山贼,公孙瓒进军不过三日,其便成了公孙刺史功劳簿上的一句话。</p>
在并州,尤其是在董卓离开之后,谁敢忽视公孙瓒的存在,谁将会付出代价。</p>
上党太守方懋现在才终于明白代价是什么。</p>
公孙瓒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骑兵来的,在公孙瓒抵达后,立刻邀请方懋前往驿馆相会,商议如何处置粮仓失火一事。</p>
然后,他就变成了在事实层面上变成了协助刺史处理粮仓起火一案。</p>
是的,公孙瓒是不敢真的对他下手,但却敢限制他的行动范围,监视他对外的交往,同时也以涉嫌粮仓起火一案先行逮捕任何一个官职不高于百石的官吏。</p>
公孙瓒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方懋的怀疑。</p>
而且,在公孙瓒看来,出了这么大事,一旦朝廷追查,必然要有上得了台面的人出来背锅,那么,方懋,为什么不能是你呢?</p>
消息传到雒阳,刘辩同样震怒。</p>
以前,七郡国大水之时,袁绍堪破骆俊一案,骆俊挪用粮草还算有脉络可循,可在当时真没人在私下里贪墨粮草吗?</p>
只是没查罢了,不像骆俊那般规模太大的,也就听之任之了,不然查了,只怕连当时堪堪维持的救灾工作都维持不下去了。</p>
但现在,还跟他玩这一招?</p>
时代变了!</p>
刘辩为此专门发了一份诏书,要求韩融务必严查。</p>
诏书几乎与韩融同时抵达。</p>
长子县,韩融收好诏书,就见到与并州刺史公孙瓒一同前来拜见的上党太守方懋正朝他哭诉公孙瓒的暴行。</p>
“哭!日哭夜哭,能哭回粮食吗?能哭死贼子吗?”</p>
其实也不是不行。</p>
方懋说不定还真能哭死贼子。</p>
只是在现场,方懋的哭诉声戛然而止,根本没想到想到素有声望的大儒竟出此言,还要不要体面了?</p>
韩融却非无的放矢,粮仓起火,太守方懋具有最大的嫌疑,最低的罪过也得是无能失责。公孙瓒的处置虽略显过分,但实际上也不是不行。</p>
最关键的是,公孙瓒吃过和上司对着干的苦头,他早就派人将他做的事连同他的调查进展一同汇报给了韩融,还会实时更新,让韩融能够掌握最新动态。</p>
至于公孙瓒的可信度……总不能让韩融相信州治在太原郡的并州刺史对上党的掌控力胜过在本地当了近六年太守的方懋吧!</p>
在公孙瓒的调查中,方懋并不无辜,甚至很有可能吃了大头,而平白消失的,也不止这六万石谷粮。</p>
方懋显然哭早了。</p>
……</p>
半个月之后,刘辩接到韩融的奏书,方懋贪墨罪证确凿,连同与其同流合污的一干人等正在被押来雒阳的路上。</p>
刘辩则在考虑上党新太守的人选了。</p>
此时,汝南太守徐璆已经被拜为执金吾,在入京的路上了,汝南太守将会由田丰接任。侍御史王允与司马防的家乡在上党一北一南,并不合适,且刘辩更想将二人放在关东五州。</p>
此外,公孙瓒强在军事,于吏治一道并无什么建树,而且韩融终究相对保守,出于稳定考虑并未大搞株连,所以在此案之后的上党更需要一个能顶得住压力的干吏。</p>
忽然,刘辩脑海中闪过一个人的身影,他马上就要回来述职了。</p>
对,程昱,就你了!</p>
雒阳,百郡邸。</p>
程昱望着这个熟悉的地方,他上次来还是年初离开的时候。</p>
而今刚一回京,就得天子交付重任,程昱心中不可谓不开心。摸了摸怀中才到手没多久的银印青绶,他花了好一会儿功夫才压住上扬的嘴角。</p>
有此好消息,自然是要同老守邸分享的。</p>
程昱下了马车,踱步走向东郡郡邸,顺便平复心情。</p>
郡邸的小吏们见到程昱到来,早就有过教训的他们并未因为程昱腰间未有印绶而对他轻视分毫,程昱也不在意,此处能入他眼的,不过老守邸一人而已。</p>
果然,守邸见程昱到来,老友碰面,立刻命人准备酒菜。</p>
饭间,待到四下无人,程昱才对老守邸说道:“今日面见陛下,我将我所知的地方弊病与乱象皆记入奏书之中,面呈陛下。包括各地侵吞公田、户籍造假等事。”</p>
守邸闻言大惊,忙问道:“陛下乍闻此事,是否因而动怒?君得拜二千石,也因此事有关吗?”</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