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6章:三十二年,四海翻腾,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在今年中,双方接触逐渐增多,中国与英镑集团的贸易业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实际上也就是双方互相试探,构建互信的1个过程。</p>
该过程直接促进了该博览会的诞生,在主要参与国中——英联邦各邦国以及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埃及、伊拉克、阿根廷、巴西等国都是英镑集团的成员。</p>
这些国家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汇率,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信贷和其他账务1律用英镑结算,资金转移不受限制,各国的外汇准备金、黄金都存入伦敦各银行,以供国际清算之用。</p>
由于大萧条,国际贸易呈现出了明显的集团化的特征,因而馆区的分布也有所体现,呈现出5角星布局,除了中亚、兰日等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国家和英镑集团,法俄可以看作1家,俄国的卢布与法郎挂钩,德国与红色国家1侧,美国自然也列席1侧。</p>
而在贸易交流的掩护下,中国与英法德接触,开始商讨“应付全球经济衰退,振兴国际贸易,以及稳定国际货币”。</p>
其内容完全与伦敦经济会议1致,只不过位置换了,保密工作也吸取了上1次的教训,由各国达成共识后,先由中国单独与美国交流,取得较为稳妥的方案后,再召开会议,订立条约。</p>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毫无疑问能够掌握相当的主导权,而这种主导权也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p>
1932年的短暂窗口中,由于美国工农业产值萎缩了1半左右,中国成为了第1大工业国,德国则紧随其后,位列第2,而且中德在这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中德贸易渠道就是中国在大萧条时期的贸易的理想模板,不灵活,但好用。</p>
中德两国的工业产值和市场,以及依然保持着增长的经济就是这场会谈的压舱石,是与英法谈判的底气。</p>
而到了具体的谈判层面,建立特殊平台,打破关税壁垒,是各国的共识,而主要问题还是国际贸易的结算问题,到底采用什么货币,这是谁都不能说服对方的。</p>
英镑诚然是呼声最高的,但法郎、华元和马克也各有各的路子,各国凭什么抓1把英镑在手中呢?</p>
而发明1种国际货币的声音也不少,但这件事看起来很美好,但太麻烦了。</p>
最终,中国还是决定将中德贸易中的方法推出来,在中德贸易中,双方虽然用华元进行结算,但华元更多时候只是充当记账单位,实际贸易中,占主导的大宗贸易都是实物结算,中间的少量差值才使用货币。</p>
采用这个办法,各国手中的外汇都不会失衡,所采用的货币也只是1个架子,并不会对各国的货币权利造成威胁,而运用最为广泛的最受认可的英镑也就获得了各国的认可。</p>
而关于货币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案自然是组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各国最终还是在通货汇率方面下功夫,继续裱糊1下。</p>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1份能够被各国接受的贸易草案也就登场了,而这场会议能够推进的如此之快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家都受够了这场糟糕的大萧条,而且外贸如果打不开来,中国的经济也不可能1直好下去。</p>
1933年1月,中英法3国在新加坡组建了1个自由贸易平台,通过该平台,获得认证的企业能够在平台的协助下进行正常贸易,避免关税的限制。</p>
但是,解决各国的矛盾只是第1步,接下来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美国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美国的问题,这1方案也只能是1个应急措施,没办法快速稳定经济。</p>
而这件事情容易吗?</p>
很显然,不容易。</p>
1933年初,美国爆发了第4次银行危机,此时法郎贬值带来的冲击尚未散去,美国的影响接踵而至,导致法国内阁倒台,在大萧条期间,法国的第4个政府上台。</p>
或许是大萧条的冲击太过于强烈,或许是左右翼斗争运动敲醒了法国的老爷们,法国政府竟然开始采取赈济,并对工农业进行补助了!</p>
同时,新政府表现出了明确的倾向,实现国际经济调整和恢复的倾向,在此事上表现出了相当的配合。</p>
美国方面,正所谓新官上任3把火,罗斯福在上任前夕,便表现出了谈判的意愿,但是仅仅是意愿,罗斯福首先将目光放在了国内,拯救银行、拯救美元、拯救工业、拯救农业,这些事情都排在这场会议之前,对于会议,只是派遣了1位非正式的联络员。</p>
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绕着美国来转的,美国虽然是大萧条的关键,但既然你们不配合,那各国自然也还是只能设法过好自己的日子。</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