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99章:科技发展的必然曲折,家祖左宗棠,白社桑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也就意味着日本将不能再依靠外购来获得最先进的技术,而被迫开始走上自行研发的道路,但这对于没有技术积累的日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p>
日本的舰船工程师和学者为了实现弯道超车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期跟上世界先进脚步。</p>
比如为了解决传统英国大口径火炮全长丝紧(缠丝)工艺导致身管形变和不规则抖动的问题,结合衬管自紧技术减少了绕线层厚度的需求,从而成功降低了前部重量。</p>
又比如为了解决vc装甲需要表面渗碳工时过长导致产能不足的问题,通过改变热处理方式(淬火)来形成硬化层的vh(vickers hardened)装甲,解决了大和级战列舰的装甲钢问题。</p>
海军假日期间,日本保持着对海军技术的投入,在2战开始前已经在基础技术上大致追平了自己曾经的老师英国。</p>
但是也正是由于大量海军技术设备源自英国,它只代表了老牌工业列强中的1个分支——尽管是1个很强劲的分支,但同时也是1个比较保守的分支,因此很多其他列强在时间线上平行的技术日本人并没有能够完全掌握,也不像老牌工业列强那样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很多时候都不得不主动或者被迫重新发明轮子。</p>
比如火炮工艺的问题,1战之后各大传统海军列强就只剩英国人还在使用丝紧结构,曾经使用丝紧的意大利人也投靠了没有严重下垂和抖动问题的层紧结构,连英国人本身在1战时期对比了美德两国火炮结构后也决定放弃丝紧。</p>
而日本由于早年从师英国,层紧技术不甚熟练也没有技术储备,也因此走上了对传统英式火炮结构修修改改之路,在设计大和时也认为自身层紧技术不过关风险过高而继续改进长门的改进型丝紧设计。</p>
而在这其中,日本也错过了许多第2次工业革命对海军技术的影响,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电气设备。</p>
得益于第2次工业革命对电力系统的发展,1战时期大多数海军列强的主力舰炮塔都采用了电机作为动力来源,包括纯电机和电液。</p>
而英国人实验后认为电力炮塔可能会产生火花,过于危险,因此选择继续使用由蒸汽动力带动的中央液压机提供的液压动力操纵炮塔,这样的设计1直持续到38年的狮。</p>
在当时这样的理由确实是正当的,类似事故在早年并不罕见——比如1906年美国肯塔基号战列舰(b-6)在退弹时发射药包被电火花引燃,造成10名炮组死亡,但是英国海军的保守也就导致了日本海军也没有能够接触到其他列强所采用的电力操炮系统,1直到大和也还在使用中央液压机为炮塔供能。</p>
未能较早接触高负载舰上电力系统的另1大恶果就是舰上电力设施和控制系统的不成熟和不完善,这点对英国海军来说成立,对日本海军来说更是如此。</p>
美军战后技术报告认为日本舰艇的电力系统差的1塌糊涂,比如备用电力主要靠电池,电路控制和保护基本不存在,大量设备使用不同电压等,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日本舰艇的电力系统起码落后美军5到10年。</p>
反观英国,皇家海军虽然受到大萧条的影响,1度暂缓了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回暖以及欧6战争的风险,英国海军以kgv为标志重新开始备战。</p>
尽管英国海军在技术上颇为保守,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储备也1样会落后。</p>
战争的突然爆发使得英国海军不得不拖着众多早已落后的技术进入战争,但是得益于其深厚的工业基底,许多早期的投入在战争机器启动后开始迅速获得回报,特别是比较急迫的防空技术。</p>
比如gru(gyro rate unit),abu(auto barrage unit),type 28x系列火控雷达等,都是非常富有创新和先进技术的设备。</p>
这也是日本这样的后起工业国和英国这样的老牌工业国的真正差距。</p>
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其实要好1些,尽管许多尖端技术不能像日本那样接触到,轻易获取,比如战列舰技术,中国完全无法像日本那样获得1整艘先进的战列舰,只能敲0边1点1点的搞。</p>
为了在有限的经费中积累无畏舰的建造经验,中国几乎是贴钱为奥斯曼等国建造了战列舰,而这其中又有许多国际局势带来的机遇。</p>
像这种国之重器,订购战列舰是政治行为,因而按理说彼时的中国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取的订单的,英德之间的争端反而使得中国这个局外人能够取得1点机会。</p>
而中德交好以及1战后的特殊局面也让中国受益匪浅,枪炮、内燃机、工程机械、中小型机床、铁路等等1系列工业设备,中国都能从德国获取到,尽管总体上不算先进,但依然让中国的工业和科技发展大大提速。</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