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觉醒年代》
森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9章 《觉醒年代》,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森外,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校长”方明华主动招呼。</p>
“明华,你这是来查资料?”刘建军说道。</p>
“对,想写些散文游记。”</p>
刘建军听了很惊讶。</p>
“散文?明华,我见你写过小说、诗歌还是文学理论,还从未见过你写过散文。”</p>
“前不久去了一趟天汉,参观了一些历史文化古迹,所以想写这方面的。”方明华如实回答。</p>
“这挺好啊,等你写好以后让我拜读拜读。”</p>
“不敢,到时候让你指点。”</p>
两人寒暄了几句就各自离开,临走前刘建军还不忘说一句。</p>
“明华,最近可要来学校讲课啊。”</p>
我.</p>
方明华做西大的客座教授,讲课时间并没有具体安排,只是保证一学期要讲多少节课,前段时间去天汉转一圈,最近没来西大。</p>
经过一周的准备,方明华终于开始动笔。</p>
首先就是在博物馆看到的曹操写的“衮雪”说起,谈到“三曹”,“建安七子”,陈述了历史有名的“建安风骨”,称他为中国文学的“觉醒年代”,因为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和独立的地位。</p>
题目就是叫《觉醒年代》</p>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巴咽喉、栈道之乡”的汉湖,自西汉以来历数众多的历史遗存当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HZ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十三方摩崖石刻精品,即“石门汉魏十三品”,它来自褒河。</p>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汉,漾也,东为沧浪水。”汉水初名漾水,因帝尧长子监明(字汉)的汉部落封迁至此,故改“漾”为“汉”。</p>
“而先秦著作《山海经?西山经》有云:“蟠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水。”在沔水合流于汉江的褒河河谷,摩崖巨石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和盘托出,似乎往日间的一切都已水落石出。”</p>
“历史,停泊于水边,如同一只摇摇晃晃的小舟;疼痛,却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形迹可疑的苔藓覆盖着刀劈斧凿后的锋芒和那两个大字“衮雪”</p>
再写一篇《东方的哥伦布》则是描写西汉时候出使西域的张骞—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开放之事,“天下大同、协和万邦”……</p>
还有一篇叫《巴山夜雨》,是路过巴山脚下,想起了李商隐那首著名的七绝《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谈论了“思乡”作为中国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p>
当然还有在五门堰的游历,要兑现那个姓杨的大爷的话。</p>
余秋雨有一篇散文《都江堰》可以借鉴一下,散文名字就叫《从都江堰到五门堰》。</p>
“像李冰、唐乐房这样的人,是应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纪念一下的,造个二王庙,唐公庙,也合民众心意。</p>
“实实在在为民造福的人升格为神,神的世界也就会变得通情达理、平适可亲。中国宗教颇多世俗气息,因此,世俗人情也会染上宗教式的光斑。一来二去,都江堰、午门堰倒成了连接两界的桥墩。”</p>
方明华一口气写了四篇。</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