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章 青出于蓝(下),活色生香,司马,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讨论了一些具体细节方面的问题,黄忠磊和于董便一齐起身告辞。
韩山平亲自起身把他们送出走廊。眼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之后,韩山平回到房间,看见易青正在和孙茹挨着头低声细语。韩山平走上前,啪得一声一巴掌拍在易青的肩膀上,放声大笑道:“你小子,这手欲擒故纵玩得挺漂亮啊!”
易青揉了揉肩膀笑道:“凭李氏国际这三十亿,以及成事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就算咱们不用任何谈判技巧,开门见山的邀请他们合作,我相信权衡利弊之下,华裔和博南也会答应的。只不过如果由我们主动去求他们的话,以这两家的精明狡诈,不知道还要提多少要求和条件,要和他们讨价还价的拉锯多久才能达成协议呢!还是象这样由他们主动提出来的好,由他们求着我们,上秆子的往里投钱,不知道省了我们多少工夫。”
“不过话说回来,”韩山平沉吟道:“你真的打算和这两家国内民营影业的王牌共享这个项目的商业利益吗?要是这事能成,这可是一笔利益庞大的长期投资啊!我建议你们华星要始终掌握这个项目五成以上的股权,由你们来掌控这个项目的发展方向并且享受其中的主要利益。”
“不是地,”易青笑道:“发展方向我们一定会牢牢的把持在自己的手上。有大哥您的政治保证在后面撑腰,凭着李氏国际的这六亿美金。我料想华裔和博南倾家荡产也不可能有足够地财力拿出超过五十亿人民币的巨资来和我们争夺这个项目的话事权。至于成事后的商业利益,我们并不打算独享;恰恰相反,不仅是华裔和博南,所有参加进这个项目的全国大中小型的电影同行,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发行制作人。甚至包括纳入泛亚电影联盟的所有国家――我们将对他们开放无差别的商机共享……”
“……将来的中国电影五龙金像奖,将是一个以亚洲和中国为中心的,各国电影业人士交流地平台,全球地制片商、发行人、运营商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需要资助的电影人;而所有的电影导演和创作者们,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机会――无论他是什么国籍、什么肤色、什么种族。”
“无差别共享?”韩山平沉吟着道:“听起来好象挺不错啊!不过你真的这么自信?你真的对华星这么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这不是主动培养出一大堆有才能的竞争对手和自己争夺市场和档期吗?”
易青摇头道:“我可没想过华星公司万万年。任何事物地发展、兴盛、衰亡都有它的自然规律。我只能做我自己良知趋使下认为应该做的事,做那些对国家、对中国电影、对孙老师的遗愿有用的事。至于将来有一天,如果华星真的倒闭了,顶多我就带着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私人财产,找一个世外桃源隐居呗!”
说着。易青看了看孙茹。笑意盎然地补充道:“……当然,要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
孙茹当着韩山平的面,脸上微微一红,连忙掩饰着端起面前地茶杯,仰头一饮而尽。
韩山平有点意外的看着眼前这张年轻的面孔,默默的点了点头。易青这个人,和他生活圈子里接触的那些官僚和商人比起来。简直就象是另一个星球上的人类――他是真正的忘记了自己,把孙老师的遗愿和中国电影的事业,当作自己个人的事业来做了!
……
两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金像奖颁奖的日子。
按照金像奖的不成文的往年规矩,颁奖晚会当天的中午就会有一个午餐酒会,晚上该来的人就会聚集在一起。
孙茹今天一早起来,就回到华星大厦。打算和易青、依依、小意、小云等人约好时间。谁知快到中午了,还不见易青露面,手机也不开。
无奈之下。大家只好分头行动。依依和杨娴儿、小意、小云约好了发型师,做好了头发换过礼服之后,马上代表华星去酒会现场;何风、罗纲等人第二批出发;孙茹去易青家里找易青,晚上晚会开始前再去会场。
不管怎么说,华星出重资重办金像之夜,复办后的第一届华星主席本人不到,岂不是寒了金像奖董事局那些前辈的心?
孙茹知道易青现在全副心思都在泛亚电影联盟和五龙金像奖上,今天晚上华星能拿多少个奖,对他来说反而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了。估计这时候,易青正在闭关埋头起草这个项目的计划书吧?
孙茹把车开进易青家的小独幢门外,和守在门口的几个媒体记者打了打招呼,按响车喇叭,保安和菲佣出来开了门。
孙茹熟门熟路的开进院子,下了车就直接跑进房子里,直上三楼。易青的卧室虽然在二楼,但是放电脑和摄影器材的地方却在他家三楼。
一上楼,只见楼上的小客厅里,地上铺着一张硕大的地图,易青正趴在地图上,拿着把原子笔在指指画画;一会儿又打个滚换块地方琢磨;地图旁边散了一地的书。
孙茹笑着跑过去,托了鞋踩在地图上,笑道:“哟,驴打滚儿哪?想吃糕跟姐姐说,姐给你买。”
易青好象根本没听到孙茹的贫嘴俏皮话,他从地图上坐起来,向孙茹那里看去,使劲挥了挥手道:“真是。你踩在兰州和宝鸡上干什么!让开让开,别挡着我!”
孙茹愕然往旁边一让,低头细看,才发现这是一幅放大了的中国西北五省一区地图!而她的一双柔美地赤足,刚才正好踏在兰州那一片。
她好奇的跳到易青身边。盘腿坐下,跟着他眉头紧锁的看着兰州和宝鸡之间那一片区域――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喂,大木头,你在
楼梯的尽头,又是一道厚厚的银色合金铁闸,墙上一个密码锁,旁边一个指纹辨识器,不同的是,这个密码锁要三重密码才能打开,而指纹辨识器确认来人身份后,上方的一个巴掌大的显示器里,出现了一个苍瘦的华裔老者。显然是可视电话一类的设施,老者贴近镜头仔细的看了看,扬声器里传来他爽朗的笑声:“哎哟,老板,来的客人还真不少。”
孙茹和杨娴儿以及靠得近的同事们下意识的冲着显示器点了点头。孙茹好奇的打量了一下显示器里的了老者,这些年跟着易青走南闯北,她也听出来这个老人操得是易青家乡的那种地方口音。
李恩华笑道:“开门吧,老货!”
这个老人仿佛是很长时间没有人跟他说话所以寂寞坏了的那种感觉,一边答应一边还絮絮叨叨的不知道在罗嗦什么,好半天才开了内锁,吱得一声,铁闸两边分开,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又是哗然一片。
只见楼上的工作环境显然要比楼下好了很多。最明显的就是墙壁和地板很花本钱的用一种蔚蓝色的金属漆油漆过了,隐隐散放着金属特有的柔和光泽。
李恩华带着众人进了铁闸,回身将密码锁调好关上。
孙茹和杨娴儿迫不及待地打量起这个李氏国际号称最隐秘的研究室来。
同样是三百多平的空间,如果说楼下是个拥挤的大车间。楼上则被装修成漂亮舒适的套房,看来是适应这楼上地工作人员常年不出去而设计建造的。最外间的办公场所,象是一个大型的客厅。
走进铁闸门,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大“客厅”里的一个三百六十度吧台一样的超大办公桌,桌上围了一圈的电脑。还有些一时辨认不出的机器精致的散放在办公桌附近。
相比楼下地人流复杂,楼上坐在圆环办公桌上工作地,不过五六人,而且清一色的都是黄种亚裔人,看样子应该都是中国人的样子。
在大厅的内侧一边,清一色的十几扇房门,象是一般住宅家里的小型卧室,大多数关着门,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孙茹在楼下时,细心地打量过。楼下除了办公的空间。还有一间小的茶水间、男女厕所、无数的通风系统和摄象监视系统,还有八条送氧管道不停的改善这个空间里的空气;但是楼上却看不到这些设施,想必这些设施在每个小房间里都有一套――楼上的研究员显然比较高级,办公生活条件也好,一定有自己独立地卫生间、浴室甚至厨房和空气净化系统。
李恩华一进门,先拉过刚才出现在显示器里的那位中国南方省籍的老者,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研究所地元老。霍佳教授,简称霍老,你们也可以叫他老货,呵呵!”
孙茹打量了一下,疑惑的道:“听说四十多年前,清华出走了一位微电子工程技术专家,也是姓霍的。不会就是您吧?”
霍佳神色一凛,一双枯皮老手显然颤了一下,长叹道:“人生一场大梦四十年。谁想到后辈中居然还有人认识我!这是哪家京城名门的小姐,对老北京学界的掌故如此熟悉?”
李恩华肃然道:“他就是我恩师孙教授的后人,独养的孙女,叫孙茹。”
孙茹连忙向霍佳欠身行礼,道:“我爷爷生前常提起您的事。那时候您所学的专业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用武之地,所以您冒着巨大的危险出国,当时的人都很不理解您。”
“是啊。”霍佳黯然点了点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普通人出国的限制已经放宽,但是科学家出国依然被视为大逆不道、社会公谴的事――国家花大价钱培养了你,你不为国家效力,却跑到外国去把自己的知识和本事拿去给外国鬼子服务,这种行为在过去简直等同于汉奸了。
但是以霍佳当时的情况而论,他从德国留学归来,身上带着三四个博士学位,主要攻关的学科就是微电子技术。他那时候所学的,可以说站在当时人类科学的尖端;那时在亚洲,即便是在后来微电子器材与电路设计生产称霸全球的日本,在他所学的领域也只不过刚刚开始起步。如果他要留在中国发展,只怕要等几十年还拿不到研究经费,这一身本事就荒废了。
霍佳的出走当时在北京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很快这个人在国际上就杳无音讯了,渐渐的人们也就淡忘了他,以为这人不知道老死在那个欧洲小镇里了。谁知道,他竟以另一种形势为自己的祖国服务,在李氏国际的研究所里蛰伏了整整三十年。
李恩华感慨的解释道:“李氏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前一年,我开始大量关注和电影高科工业技术有关的几个科技领域,那时在一个跟诺贝尔研究有关的美国学术周刊上看到了霍老的一篇论文,那时就惊为天人。霍老当时屈居在一个论水平给他当学生都未必够格的美国人手下当研究助理,已经将近十年了,真是大材小用,暴殄神器。我开办这个研究所,第一个重金买断的科学家就是他,所以说他是这里的元老。他当时一听说是给未来的中国电影做研究,立刻表示,只要给他足够的研究经费,一个月再支付他三百美金的生活费。他就愿意出售自己后半生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直到去见马克思前的全部合约年限。”
孙茹怀着无比敬佩和景仰地心情再次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老人。他带着世人的误解来到海外,一生追求科学的高峰;尽管祖国的人们不理解他,但他身在海外宁愿抛弃唾手可得地荣华富贵,也要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奉献给祖国的事业,而且数十年如一日。不求赞美,不计回报。
华星的年轻电影人们个个默默的点着头,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