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冯导贺岁新戏,活色生香,司马,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07年9月1日。
依依的大学生涯开始了。易青、孙茹、杨娴儿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学年。象牙塔里的生活激情飞扬,阳光无限,与世无箐,而与此同时,一场浩大的电影革命,在中国大地上掀开了帷幕。
经过了漫长而滞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在所谓的“纯艺术路线”下痛苦挣扎拼杀出来的中国电影,终于史无前例的走进了一个相对自主宽松的发展时期。
票房、商业、市场……这些老一辈艺术家们羞于启齿的词汇开始成为电影乃至整个文化界最主流的声音。中国电影的商业化、产业化,可回收良性发展,终于堂皇的登了大雅之堂。
倍受国内外双重压力的中国电影人们,顶着种种不理解的声音,开始了电影探索之路。
从《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到〈夜宴〉,全中国站在行业尖端的这些寻演们开始尝试走一条把艺术内涵和电影工业化大制作结合在一起的道路。
张一谋、陈凯哥、冯晓刚三位导演的这四部电影,每一部的国内票房都稳定在两亿左右,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在票房上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同时,在艺术上却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也可以说,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失败。
面对这一切,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给出各种说法,有抱怨电影家们的,也有抱怨观众品位差的,众说纷纭。
时代在呼唤一个真正的文化英雄,一个可以站出来为中国电影承前启后的人。在中华族的历史上,每到这个时刻,总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个人是谁呢?
电影学院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吃过了丰盛早餐的孙老爷子在沙发上喝着热茶,对准备出门的孙茹交代道:“晚上回来的时候,把易青给我带回来吃饭,我要看他搜集的论文资料。”
第三卷第四章冯导贺岁新戏
“终于下课了!饿死了饿死了,快走快走!”
上午一下学,孙茹拖着易青就往教室外走。
易青被她拉得一步步向前蹭,一边从腰上摘下手机,一边笑道:“大小姐,你二次发育啊?家里吃的那么好,一到中午还这么饿!早晚胖死你!”
易青一边说着,一边开机,没过两秒钟,短信铃声就响起来了,一连几条。
先是罗纲的:“我已经快排到了,你们吃什么?今天有鸡翅烧土豆和番茄牛腩。”
易青回信道:“牛腩双份。多买包子。”
然后是依依和杨娴儿的短信,杨娴儿说正在下楼,马上到;依依则象昨天一样:“我还要过一会儿,你们先吃吧。”
易青叹了口气,这个依依就好象电影学院的学习机会是抢谁的偷谁的,好象今天不学明天就会被开除一样。自从入学后,就没一天看她是准时下课的,整天拉着同学讲戏讲作业,戏瘾大的同班同学见她就躲――当然,男生除外。
不过这位美女状元酷似个机器人,好象除了排小品演戏之外没有输入其他程序,对各类追求、告白以及死缠烂打死皮赖脸死气白赖死都要苦苦哀求之泡妞大法一概免疫,典型的盐酱不进。
各位追求者、粉丝群只好抱定了反正还有四年的伟大信念,决定把这场战役悲壮地继续下去。
现在易青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吃完早饭等上课,下了课等吃午饭;吃了午饭等下午课,再下课就等吃晚饭;晚上陪依依排作业,或者跟孙茹一起做自己导演班的作业。再不然就是去孙老爷子和杨首长那里吃饭……
依依一开学就搬进电影学院女生宿舍了,易素虽然老大不情愿,可是也没办法,只好等着周末偶尔打打游击了。
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是易青最高兴的,一出教室就会收到依依、杨娴儿、罗纲地短信,然后大家从各自的系里教室所在的三座楼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杀向食堂――自从依依入学之后,孙大小姐就不得不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同意跟大家一起在二楼吃大锅菜,不过说也奇怪,自从改在二楼吃那些粗糙的东西之后。孙茹的胃口反而一天比一天好了,唉。有钱人的肚子就是怪。
罗纲修的是研究生课程,是五个人里课程最松的,所以大家嘴上说是谁先到谁先排队,免得买不到食堂地菜肉包子,但实际上,象罗纲同志这样的老实人地便宜真是不占白占,占是傻蛋。于是做勤务兵的永远是憨厚的罗纲――后来许多搞电影研究的人和记者百思不得其解,象罗纲大师这样身背所有顶级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的大艺术家,为什么总是对剧组放盒饭这样的工作身体力行且兴趣盎然,却不知根源在此。所以说艺术家们在求学时代的某些经历和行为习惯对他们价值观念和人格意识地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孙茹和易青走进食堂的时候,杨娴儿和罗纲已经把今天的几个菜全买好了,一份一份往这边传。
四人坐定,孙茹道:“等一会儿依依。”
杨娴儿看了她一眼,笑道:“你刚才是一直叫饿?哈哈,你跟依依两个人真该分一个出来去泰国把手术做了。到时候帅哥美女多般配啊!”
“哼,你羡慕来地!依依本来就是我老婆。”孙茹得意的道:“同性恋犯法吗?还用做手术那么多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