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如火如荼
立地为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7章 如火如荼,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立地为秋,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队里一直忙忙碌碌折腾到9号寒露,地里的作物勉强收获过半,关键小麦也到播种的时间。</p>
于是有限的人手大伙愈加忙碌,可谓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p>
这时候实行的是“一平二调三收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p>
男女老少社员都是赚工分的,根据体力划分成不同的劳力。</p>
社员不论男女,只要满了18岁即成为整劳力,不满18岁的青年男女和超过50岁的大龄妇女为半劳力。</p>
整劳力一天三出工,早上2分,上午4分,下午4分,全天计10分,叫做“一个工”。</p>
折算成钱的话,也就一毛钱左右。</p>
半劳力干一天活儿记6分工,如果早上加班同样增记2分工,全天可以挣到8分工。</p>
分配制度实行“人六劳四”。</p>
如果一家没有劳力,他们只能分得实物的十分之六,这十分之六的实物要作价,也就是欠生产队钱。社员们把欠生产队的钱俗称“六钱”,还生产队的钱俗称“拿六钱”。</p>
徐得庸他们下乡每天也都是按“一個工”来计算。</p>
不过,这些日子连续高强度的干活,可是累苦了陈雪茹和杨典。</p>
范金有勉强能跟上,但也累得没啥其他小心思了。</p>
听队里人传的小道消息,陈雪茹这娘们累得晚上睡梦中都哭哩!</p>
唯有徐得庸还游刃有余,并且逐渐成为主要的劳力,队里人谁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哥称赞。</p>
并且,徐得庸手艺也渐渐显露出来,各种筐子、车子、农具的修修补补,他那工具给捣鼓捣鼓总能修好继续用。</p>
要不是忙的没时间,找他收拾东西的指不定会更多!</p>
忙呀忙,每天闭眼就睡觉,睁眼起来就干活,到点吃饭,日子不断循环。</p>
忙过了重阳,又到霜降,秋收也已经到了尾声,可以喘口气,想要休息还是不行。</p>
除了各种秋收、种植的收尾,大白菜也快到收获的时候,要加强后期的管理。</p>
毕竟大白菜可是关乎人们整个冬季餐桌上的主菜,不重视可不行。</p>
翌日,10月25日,报纸上发表了关于“办好大食堂”的社论。</p>
社论提出了办好大食堂的具体要求,比如食堂饭菜多样化,饭要粗细搭配,有干有稀,菜要多种,有菜有汤,尽量免费供应酱油、醋、葱、蒜、辣椒等调味品。</p>
要注意改善伙食,应当争取每月吃两三次肉,每逢节日会餐。</p>
食堂要讲究卫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对年老社员、儿童、病员、孕产妇应在饮食上适当照顾,要利用旧有房屋改建饭厅或尽可能地新建简易饭厅等,可谓事无巨细,都作了详细的要求。</p>
某些地方还恢复了“供给制”,</p>
一时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口号。</p>
与此同时,徐得庸他们劳动的日子也快到尾声。</p>
这一日下工后,徐得庸还收到了徐慧真寄来的一封信,信里有个让他极为意外的消息……!</p>
…………</p>
(本章完)</p>
(/69303/69303842/113335077.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