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7章 变循环发动机一步到位?,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十月廿二,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部分气流无所谓温度高低,所以有办法通过二次做功弥补一部分推力损失……关键在于,这个流量本身实在太大了,目前小涵道比发动机的设计已经相当紧凑,根本不可能从中抠出一条足以通过这样多气流的流道。”</p>
“涡扇10G也不行?”</p>
孙琮显得有些意外。</p>
“呃……涡扇10相比其他型号发动机的升级潜力确实更大,但不可能大出这么多。”</p>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p>
“要想满足气动矢量喷口的要求,需要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在外涵道部分留出余量,并根据工作情况进行调节,所以它必须搭配一种从技术原理上就比涡扇10G更加先进的航发,也就是……”</p>
“变循环发动机?”</p>
孙琮几乎和常浩南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最后的答案。</p>
“没错。”</p>
后者点点头,明显对于孙琮能跟上自己的思路感到非常满意:</p>
“为了实现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改变循环参数,变循环发动机本身就需要安装前后涵道引射器和可调低压涡轮导向器等环特征构件,用于抵消因循环参数变化导致的外内涵流量变化对混合器截面静压平衡造成的影响……”</p>
“当然,这些部件本身的设计,还有如何与发动机主体结构相结合,要是展开来说得是好几个大学科……但简单总结起来,就是当发动机工作在双外涵模式下时,适当增大后涵道引射器开度,保证前涵道引射器小开度条件下的低涵道压力需求;当模式选择阀完全打开,后涵道引射器开度适当增大,从而减小背压对风扇的影响。”</p>
“此外,如变循环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投入工作,那么后涵道引射器也应当适当增加开度,保证加力内涵气流速度满足加力点火和稳焰的正常需求……”</p>
“而非常巧合的是,由于材料的结构限制和飞行员的生理限制,当我们需要较大的推力矢量幅度时,飞机会处在相对较低的速度上,对应较大涵道比涡扇的发动机构型,并且大概率正在使用加力燃烧室,而此时引射器的开度最大,刚好可以满足二次流流量的需求……”</p>
“……”</p>
孙琮对于变循环发动机的具体技术路线不算熟悉,但好在常浩南也没有过多着墨于这个部分。</p>
而基本原理的部分,总归是没那么难以理解的。</p>
“所以我们这个半无尾方案……需要等到第五代发动机出来,再同步进行测试?”</p>
他确实相信常浩南的能力,可如今第四代战斗机及其配套动力的方案刚刚确定,就已经把饼画到第五代……</p>
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那是之前落后时候的办法,分别对应二、三、四代主战装备。</p>
但现在眼瞅着已经要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了,难道还能继续这么搞?</p>
常浩南很快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游移不定:</p>
“你说它是四代半发动机也好,第五代发动机也罢……总之,现在涡扇10的底子已经打好了,涡扇10G的研发基本属于按部就班,只需要等目前还欠缺的十来项关键技术到位,其实都未必需要我来亲自负责抓总。”</p>
“而且,也别把变循环技术想的那么难以逾越,京航大学、华夏科学院、当然还有我们航空动力集团,都在对后涵道引射器的流动和燃烧特征,还有作动机构结构强度优化等关键技术展开初步研究,另外我前些天给工建委李主任提交了一份80项关键技术清单,其中后40项就跟更新一代的航空发动机有关……”</p>
当他直接点出“更新一代发动机”这个说法时,孙琮脸上的表情终于出现了一丝波动——</p>
要是自己这个半无尾方案用上了变循环发动机,那是不是相当于一步到位,直接研发出了第五代战斗机?</p>
更进一步地,现在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欧洲,都还没有任何关于第五代,或者四代半战斗机的动静。</p>
而如果这个型号真能落地,哪怕只是作为技术验证机落地……</p>
似乎都意味着,华夏第一次掌握了最先进战斗机的定义权!</p>
想到这里,原本还有点纠结的孙琮一咬牙一闭眼。</p>
“干了!”</p>
(本章完)</p>
(/55542/55542297/10099800.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