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3章所谓量化,全职中医,方千金,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医生,既然中医的很多方面不能量化,那么为什么不去制定一个标准?”</p>
刚才问话的同学继续问:“如果能制定一个标准,那么学习起来是不是更简单?”</p>
这一次不等黄正良回答,方彦就问:“中医发展了多少年了?”</p>
“算上炎黄时期,五千年了。”</p>
“那么这五千年中,中医又诞生了多少名医?”方彦又问。</p>
“多不胜数。”问话的同学道。</p>
这五千年间,中医诞生的名医并不少,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有不少名气并不是很大,但是水平其实并不差的。</p>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历代名医,也大都是因为留下了重要文献,为中医作出了贡献,所以名垂青史。</p>
但是,除了这些人,历朝历代肯定都有名医。</p>
“那么,大家觉的大家聪明还是古人聪明?”方彦继续问。</p>
“我们可能比古人见识多一些,眼界开阔一些,可要说聪明,真不一定。”有同学高声道。</p>
“对,这才是客观事实。”</p>
方彦笑着道:“我们可能比古人见识多,眼界开阔,但是要说聪明,真不一定就比古人聪明,历朝历代那么多名家都没有去想着量化中医,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p>
不等同学回答,方彦就继续道:“其实这也是中医的特色,中医的基础理论大家都知道,在中医的基础之上,是没办法具体量化的。”</p>
“中医以人为本,以人为贵,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量化中医,本就不符合中医的理念。”</p>
方彦继续道:“就像是理科,我们可以有标准的答案,可以有具体的量化,但是文科,文学,是不可能有标准的答案的。”</p>
“中医发展到现在,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有其独到之处,正是在中医的基础上百花齐放。”</p>
“中医是从微观到宏观,又从宏观到微观。”</p>
方彦缓缓道:“其实中医也是有量的,这个量是因人而异,确定疾病得寒、热、虚、实、瘀、阻、郁的程度,本就是中医中医疗效的关键,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p>
“中医得定量包括个体特征、时间、地点、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动态综合,其与现代医学定量的意义不尽相同。现代医学强调共性,其定量常常是针对群体而言;中医强调个性,其定量是针对具体病人的具体情况而言。一个人的定量,不代表所有人的定量;一个人一时的定量,不代表所有时期的定量。”</p>
方彦看着同学们,道:“所以,中医并非没有量,而是只针对个人,并不针对群体,这个度的把握因人而异,这才是学习中医的精髓所在。”</p>
一时间,教室里面鸦雀无声。</p>
方彦说的这个问题,之前同学们还真没怎么考虑过。</p>
其实想要量化中医的人很多,却不知道,一旦群体量化,就脱离了中医的实际。</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