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三爷,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场面一下子静下来,张义望了望曹颙。

该看的看了,曹颙有些不耐烦,对张义道:“结账!”

众人皆是一愣,连张义都愣住,看着曹颙没应声。

还是曹颙又说了一声,张义才应了一声,去寻那掌柜的付账。

那“三爷”见曹颙如此吩咐,面上露了几分嘲色,想要讥讽两声,又咽了回去,只冷哼了一声,摆摆手示意手下让开门口。

那蒋捕快似乎对这“三爷”畏惧颇深,先曹颙等人一步出了酒楼。

“大人,难道就容这等小人猖獗不成?”等出了酒楼,唐执玉便忍不住,上前一步,低声问道。

曹颙笑笑,道:“就算晓得那人不妥当,也要人证物证都有了才好。”

唐执玉正糊涂,就见曹颙指了指前面一个写字摊子,对张义道:“以你为苦主,写个详细点的状子,再打听打听这酒楼老板的背景,稍后送到县衙。”

张义应声去了,唐执玉却踌躇道:“大人,瞧这人在官差面前肆无忌惮,肯定有所倚仗,静海县未必清白……”

曹颙闻言,心下一动。

唐执玉到静海,半数为海边渔民生计,半数为考察地方吏治,心中肯定自有定夺。

曹颙想了想,道:“我随益功同行而来,不过是为了看看下面兵事,地方庶务,还是由益功定夺。”

唐执玉听了,倒是不推辞,建议迟缓一日去县衙,先看看百姓民生。

曹颙并无异议,众人便先回了客栈。

如此一来,那状纸也没有送到县衙。那“三爷”的身份,张义倒是打听个大概齐。

那“三爷”叫李鹏举,祖父曾在湖北为知府,积攒下若大的家业,是静海数一数二的人家。

他父亲没有做官,是本地名士,捐了个候补知府,连李鹏举身上也捐了七品知县的出身,见了静海县令也是平礼相见。

李鹏举的两个哥哥,一个在京中为吏,一个在河间府当官。他的姐夫,就是天津卫的千户。

这静海县令初到静海时,举步维艰,后来还是亲到李家给老太爷请安,得了李家人的支持,才政令通行。

最近一段时间,却是不知何故,使得县令与李家翻脸,关系僵持起来。

次日,曹颙同唐执玉带了几个随从护卫,换了好几家人多的茶馆吃茶,借而听听坊间传闻。

显然,这静海县令的口碑,很是不好。

半天的功夫,曹颙与唐执玉已经听好几个人念叨起静海县令,说这位县尊胆子够大,为了捞银子,天理良心都不要了。

又说张于氏死的冤,明明是她奸夫被撞破后,恼羞成怒,杀人灭口,县尊却收了奸夫的银钱,反而将于氏夫君当成杀人凶手结了案情。

听着听着,曹颙与唐执玉都变了脸色。

欺软怕硬,人之常情,不是大毛病;要是罔顾律法,草菅人命,那真是罪该万死。

出了茶馆,唐执玉已经面色铁青,看到曹颙道:“大人,人命关天,怕是得往县衙走一遭。”

曹颙明白他此举用意,坊间传闻,不可尽信,还得去县衙看过卷宗,才能抽丝剥茧,看是否是冤案。

他点了点头,道:“也好,这静海县令去年到任初,曾过去总督府,刚好我去京城,没有碰面。要是去县衙,就亮益功的身份吧,省得动静太大,扰得外头的官员不安生。”

唐执玉闻言,有些迟疑,道:“大人,以下官的身份,查看案件卷宗,有些逾越……”

他毕竟只是布政使,主管吏治与民政,关注刑事案卷,是有些越界。

他之所以关注案件是否有冤情,不是插手按察司的差事,而是要确认静海县令是否违法乱纪。

曹颙听了,道:“无妨,过后我会同按察使司那便打声招呼,就说是我遇到此事,命你查看……”

*

皇宫,养心殿。

御座前,跪着两位兵部尚书。

雍正坐在御座上,满脸铁青。

幸好早有提防,知道准格尔勾搭俄罗斯时,他便命黑龙江将军留心边境,又专程增加了三百火枪兵,才抵住俄罗斯人的翻边。

俄罗斯派兵犯边,自言并非要同大清开启战事,而是要重新划定边界。

不过是趁着西北不稳,趁火打劫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