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五七章 恩威并施,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董良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

他在见彭玉麟。

彭玉麟这个人与左季高不同,他没有左季高有才华,没有曾国藩那样事故。但是彭玉麟身上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

这个人的心中是真的装着这个民族,胸怀天下。

他觉得满清不好,就直接辞官不做。

要说有缺点的话,那么他在道德上有洁癖,这一点可能算是吧。

他是主动归附华族的,为了自己的手下不白白送命,为了自己的家乡不遭受战火。

接下来还帮助华族大军拿下了衡州等主要的城池。

可以说已经算是华族的人。在大军攻打长沙的那段时间,他一直留在衡州,看着华族怎么稳定地方。

行政公署的工作组入主衡州之后,还给他留了一个行政顾问的角色,让他参与到衡州的改革中去。

他终于知道华族控制下的地方为什么能够迅速稳定下来了。

因为华族不像其他的势力,打下一个地方之后,先从当地索取利益。

华族占领一个地方,第一步是从后方运送粮食、盐巴、布匹这些基本物资过来。

先是每户人家都发一点粮食,虽然仅仅够吃几天。

但是老百姓拿了东西,心里面立马就安定下来了。

因为这些人如果要抢自己的东西的话,那么人家肯定不会主动发东西给他们的。

既然发了东西给他们,那就是王师。

老百姓心安之后,接下来就是让他们有饭吃,有田的种田,没田的就搞点工程,让他们有活计做。

华族就是这么做的,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从来没有哪个官府会主动去做这些事情。

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之后,华族官府才开始分田。

分田是要得罪地主的,在没有安定百姓的心之前,这件事情便不能展开,因为百姓很容易就被那些地主给煽动起来。

现在农民安定下来了,分地又是对他们极好的一件事情,那么他们自然会支持华族分田。

在此过程中华族官府有效地控制了暴力手段。

配合着分田,对一些危害地方的地主士绅进行了审判。

但是华族很少杀人,大部分都被判处流放,他们可以选择带着自己的家人,也可以选择自己流放。

只是距离有些远,很多地方都是偏远的岛屿,彭玉麟闻所未闻。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从行政公署的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了华族的版图。

还有一部分地主士绅素质比较高,他们在地方上有很高的威望,当地的百姓都主动站在他们那边。

但是分地还是深深地诱惑着这些百姓。

这个时候,华族也没有蛮不讲理的掠夺。

他们采用置换的方式,这些地主可以在海外得到一块现在几倍大的土地,作为自己的传家土地。

大家族可以派出一部分人去经营这些产业,剩下的人依然可以跟普通百姓一样分到田地。

这些大家族开办工厂还能够得到优惠。什么优惠,比如他们购买机器可以获取补贴。

其实在补贴了之后,华族售卖这些机器还是赚钱的。但是现在机器的产量有限,不是谁想买就能够买到。

完全就是卖家市场。

这是华族给这些守法地主的补偿。他们也代表了底层统治阶层的良心。

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地主士绅不再是统治阶层,至少华族不认可。

广大的自耕农阶层即将崛起。他们组成民兵,有自己的武装,生产大队基本上由他们自己管理。

董良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华族的社会阶层更加的合理。

彭玉麟几乎参与了整个过程。他在见董良的时候还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董良跟他说道:“很多有才华的人都觉得自己是精英,有些人会同情普通百姓,但是很少有人会觉得这些百姓能够决定历史进程。实际上这是错误。我们中华文化能够传承到今天实属不易,世界上有好几个文明与我们中华文明产生的时间都差不多,甚至更早,但是现在却只剩下传说。只有我们的文明传下来了,因此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埃及人就没办法说自己是法老的子孙,伊拉克人也没办法说自己是巴比伦子孙。”

“而我们中华文明能够传承到现在,与我们的百姓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我们的百姓用自己的农耕劳动创造了这个文化。”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诗经》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但是诗经里面的内容,哪个不是描写百姓生活的。也许这些内容就是百姓在生活中编出来的,然后被一些人采集了记录下来。你看孔子都对百姓的东西赞誉有加,我们凭什么看不起百姓?”

彭玉麟点头,他这段时间已经彻底接受了华族的理念。很多想法闻所未闻,但是却经得起推敲。

“元首说的对,我也觉得是这样,百姓才是大多数,我如果没有读书,可能也跟这些百姓一样,其实我之前的几十年时间大部分都与百姓相同。只是现在碰到了机遇,可以掌握权力,可以替这些百姓做出决定而已。”

董良觉得彭玉麟的思想真的很正。他准备推荐他成为复兴会的会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法兰西1794

管杀不管填

盗墓之哑巴妹妹

少蔓

制胜一投

幸福微光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谋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