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二〇章 人伦大事,怒海覆清1852,董王不懂,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董良是在第二天移驾到南京城的。
这座城经历了江宁、天京之后,再次回归它本来的名字——南京。
曾经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只剩下诸王高大的府邸。
整座城池中几乎有一半的地方被太平军高层的府邸占据。
十里秦淮上歌舞升平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美丽的女子都被诸王瓜分。
街道上冷冷清清,太平军将所有的人按照功能划分,然后关押在不同的地方。
街道上没有情人,商铺中没有商贾,街边没有小贩。
整座城死气沉沉,如同末世一般。
董良瞧了一眼跟在其身后的傅善祥,她脸上的表情复杂。故地重游,可以想象傅善祥此时的心情一定是五味杂陈。
这次占领南京城,林凤祥可谓是居功甚伟,他不光是在关键时刻让曾水源投诚,还促成了陈承瑢的投降。
这一下子就拉过来两三万的兵马。包括洪宣娇、苏三娘这些人都算是林凤祥拉过来的。
这些人在太平军中的分量同样不轻。而且要是没有林凤祥让洪宣娇提前安排,这会儿洪秀全已经落入杨秀清的手中。
朱燕青的突击队在东王府中抓到了杨秀清。
本来这是大功一件,但是当这个杨秀清被押送出来之后,赶到现场的林凤祥等人一眼就认出这个杨秀清是假的。
见到自己露馅了,假杨秀清当即咬碎了藏在嘴中的毒药。
谁也不知道真杨秀清跑哪去了。最后大家一分析,杨秀清肯定跑皖北去了,那里才是他的大本营。
护卫军去接收天京府库的时候,才发现城内储备的粮食大部分已经被运走,好在天王府中还储备了很多,分散到整座城市还能够用上一段时间。
董良猜测这些粮食一定是被杨秀清提前调度到皖北去。
老牛他们调查的密道有非常大的收获,在第二舰队的配合下,成功地截获了杨秀清的运宝船队。
暗道乃是从靠近城墙的一处宅子通向城外,出口位于紫金山北麓的一处山旮旯里。
天国银库中的金银通过暗道运到岸边,然后趁着夜黑之时运送到小河中的船上,然后趁夜沿江转移。
曾泰这次调配了十几艘上海船厂建造的内河炮艇,配合暗部行动。
这些炮艇吨位更小,只有几十吨,即使在小河里都能够航行。
它们比蚊子炮舰更加灵活,上面安装了暴风雨机枪,可以在不击沉这些小船的情况下,俘虏对方。
暗部摸准了对方出发的时间,在江面上截住了这支船队。
船上的护卫都是东王府的精锐,战斗力非常强。但是当他们冲到甲板上的时候,面对着的却是蒙着铁甲的炮艇,上面的机枪对准运银船一番扫射,顿时让其甲板上清空一片。
因为船上的东西贵重,最后只能跳帮过去将这些运银船俘虏。还有一些东王的手下殊死反抗。
但是条帮作战,护卫军可是专业的,他们可是被称为海匪。
老牛因为参与摸清杨氏兄弟行动的时间,转入地下活动。要不然他可能就被陈平抓走了。
暗部这次可谓是立了大功。这些船上查货的金银价值五干多万两。这可能是杨秀清手中的大部分现钱了。
当然了天国的财富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比如那些已经转移走的粮食物资也是财富。
不过董良现在手中最缺的就是真金白银,有了这些东西,他就能够发行货币,然后从外面大量收购物资。
华族实行的藏富于民的策略,税收降低了,只能花钱从百姓的手中收购物资。
另外华族还可以通过海外贸易扩大物资的来源,防止出现通货膨胀。
就跟后世的老美一样,狂发货币,自己也不会过分通胀,就是因为他们可以全世界买东西。
华族现在还做不到这样,但是至少在南洋、东亚,华族可以拿着自己的货币买东西。至于西方国家,华族也可以利用当前茶、丝贸易中存在的优势获取利益。
这一次,护卫军也没有在南京城搞什么入城仪式,因为这座城市目前还不正常。
董良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城内的百姓恢复自己的家庭生活。
董良临时下榻的地方竟然是东王府,这座王府的格局似乎更加适合办公。
杨秀清曾经就是在这里处理整个天国的事务。
还是那间处理公务的书房。
傅善祥对这里非常熟悉,她曾经无数次拿着文件从这件书房进进出出。
但是这次的感觉与以往不同,因为坐在那里的男人换了。
王府中已经由近卫队接管。董良只用了王府中一小部分区域,安全上应该没有问题。
只是生活上还有些不方便。好在傅善祥对这里非常熟悉。她这位侍从室主任临时担任起照顾董良生活的重担。
“元首,您请用晚饭。”傅善祥端了一个托盘,托盘中是一个大号的瓷碗。一大碗什锦面就是董良今天的晚餐。
“善祥,你吃了吗?”董良确实饿了,香喷喷的面条上撒了香菜,淋了香油,一股香味溢出。不过董良还是关心地问了一下傅善祥。
这段时间,董良的压力非常大,而傅善祥在他身边给了他非常大的鼓舞。
“我等下回去吃。”傅善祥道,她在董良面前已经没有那么拘谨,没必要编一个小谎言搪塞董良的关心。
“那你让卫兵再去端一碗过来,我们一起吃。”
董良其实是有些话想找傅善祥聊一聊。他在傍晚刚刚进城,这会儿刚刚安顿好,等一下他要召见林凤祥,接下来还要与洪宣娇、苏三娘、曾水源、陈承瑢等投诚将领碰个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