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五四章 秘居,跃马大唐,大苹果,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数日后,朝廷下达圣旨昭告天下,为封常清平反。??火然文 ????. r?a?n??e?n`圣旨肯定了封常清守洛阳是做出的功绩,并承认朝廷关于潼关之战的策略是错误的。当然玄宗是不肯罪己的,杀封常清贬高仙芝的责任尽数被归咎于已经死去的杨国忠身上。当然作为监门将军的边令诚也不得不跟着背锅,以政事堂调查结果表明,边令诚是因为曾经和封常清有过节,索贿不成故而恼羞成怒,所以上奏朝廷诬告陷害蒙蔽圣听云云。总而言之,这一切都不是玄宗的错。
虽然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知道玄宗是最后的拍板之人,但没人在此时在这件事上较劲。了解玄宗的人都知道,玄宗能够下这样的旨意已经是很难得了。
圣旨宣布,恢复封常清的所有职务,追授辅国大将军、兵部侍郎职位。授予封常清之子副将军职,厚恤封常清的妻儿父母。虽然人已死,但朝廷既然给封常清恢复了名誉,在这年头已经是一件很安人心之事了。
高仙芝当然也重新出山,授其金吾大将军,任命其为平叛征伐副元帅之职,协同王源共同平息叛乱。不得不说,这道圣旨的下达大大鼓舞了蜀中陇右河西等道大唐军民的士气。大唐双壁曾经联手击溃强大的吐蕃国,现在又再一次联手平叛,带给人巨大的信心和期盼。所有人都认为,大唐双壁只要联手,平叛指日可待。
三月初九,在高仙芝的主持下,封常清的尸骨重新隆重下葬。王源和高仙芝双双出席葬礼,亲自洒酒祭奠封常清。在封家妻儿老小哀哀地哭泣声中,封常清终于可以风风光光的下葬于城东山坡之上,数十名文官武将出席了葬礼,可谓给足了封常清的面子。然而玄宗连一个字也没到场,本来王源和高仙芝都认为玄宗或许不会到场,但起码也该派人来宣读祭文祭奠一番,这也是一种态度。然而玄宗却连这表明的文章也不愿做。这让高仙芝摇头不已,王源也很是无语。
高仙芝上任之后,立刻便展现出他作为一名优秀将帅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封常清葬礼之后,高仙芝便要求要亲自沿着东边的十几座州府走一遭,巡察城池防御和士兵们的备战状态。王源当然欣然应允。一般人可能认为高仙芝此举会引发王源的不满,因为这好像是对王源的布置的一种怀疑,但王源可不这么想。王源知道,高仙芝领军极为精细而且经验丰富,而王源正是需要他这一点,王源可没有那么小心眼。
高仙芝去巡查防线,王源留在成都反倒清闲起来,于是偷出大片的空暇时间和家人共处,享受天伦之乐,弥补之前对妻妾儿女们的忽视。话说王家现在可真是热闹的紧,公孙兰回归之后,家里又多了个孩儿,几位妻妾成天围着三个粉嘟嘟的孩儿转悠,欢声笑语不断。
公孙兰本因为和王源之间的事情有些心结,回到成都时死活不肯搬回来住。但后来李欣儿阿萝等人轮流去探访劝解,推心置腹的说服她回归王府,虽然还是有些尴尬,但不久也就释怀了。李欣儿其实也很无语,知道师傅和王源是有一腿的,但都搞个孩儿出来,这是李欣儿没想到的。好在师傅生的儿子比自己的儿子小了一个月,自己是正妻生的又是长子,倒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况且私下里和师傅谈心时,公孙兰明确表示,自己是不会和她去争抢什么的,李欣儿当然也不再介怀此事。
当然,私底下的波澜还是有的,譬如阿萝公主,背地里撅着嘴对王源百般的责怪。倒不是责怪王源偷吃,而是责怪王源不用心让她也生个孩儿出来。眼见兰心蕙李欣儿公孙兰都有了孩儿,偏偏自己的肚子永远瘪瘪的,真是教人丧气。
王源也甚是无奈,这等事自己其实已经很尽力了,说实话,用在阿萝身上的功夫比之其他妻妾只多不少。只可惜阿萝的肚子像是没有发开的面粉一般就是不鼓起来,自己又能如何?但这种话说了阿萝也不会听,唯有私底下多安慰她,在她身上多用用功夫了。阿萝也挺自强不息的,原本众女去庙里烧香拜佛的时候她都是不去的,因为她是南诏人信奉的是南诏的鬼神神灵。但眼见其他人个个如愿,偏偏自己没动静,故而果断摒弃了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鬼神告罪一番后拉着青云儿紫云儿两人出没于成都的各大古刹寺院烧香许愿求子得儿,寄希望于大唐的神佛了。
随着三月十八迎娶高墨颜的日子的临近,王家上下又开始忙碌起来。李欣儿已经轻车熟路了,作为大妇,为王源办迎娶小妾的婚礼的事情已经办了多次了,虽然心中窝火的很,但既然木已成舟,也没什么办法。礼节上是不能马虎的,这毕竟干系到女子的一生。
高仙芝在外巡视,要到婚礼之前才能回来,丢下话来要自己的夫人全权负责此事。李欣儿和高仙芝的夫人陈氏倒是一见如故,两人有商有量,事情进展的倒也顺利的很。
王源当然不会去管这些事,每日公务之后回府逗逗儿女,和妻妾们胡缠一番倒也自得的很。朝中的事情自从王源放了话说不再去多管之后,韦见素房琯他们也很少来打搅王源。或许是正中他们的心意,又或许是玄宗故意为之,总之除了兵事之外,王源对他们的所为充耳不闻。王源想的很明白,只要他们不瞎胡闹不搞事,自己没必要去自寻烦恼。幸而韦见素和房琯两人倒是治事之人,踏踏实实的做事,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运转的还算通畅。
三月十六日午后,王源从公房出来,去城北赈济难民的场地兜了一圈,又去了城西北张正一的火药作坊转了几转,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王源看了几眼百无聊赖。看看街道旁杨柳返青,空中燕子低语,空气里也弥漫着些春天的气息来,王源忽然兴起,想去浣花溪边去走一走。
说是去浣花溪,其实便是去找秦国夫人。这段时间王源去了两三次探望秦国夫人和杨玉环姐妹,但因为玄宗似乎探查秦国夫人之意,王源便也没敢太频繁的去,免得被玄宗探知秦国夫人姐妹的居住之地,派人前去滋扰。而且,若是贵妃未死之事曝光,那可真是个大娄子,自己便是犯了欺君之罪了。追究起来,或许李亨等人的生死下落都要受玄宗的怀疑。
但毕竟人在成都,王源也忍不住的要去瞧瞧。秦国夫人可是自己的大恩人,如今杨家到了如此地步,自己若不多去安慰安慰,也会叫秦国夫人多心。
骑着马沿着大街往南疾驰,马蹄轻快,敲打着青石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街道上的百姓们有的认出王源来,举着手跟王源打招呼。王源向他们挥手示意,不时的询问几句生机。王源享受这样的时光,百姓们是淳朴的,他们最没有心眼,跟百姓打交道最是轻松愉快。说句难听的话,百姓们就像是豢养的小动物,你对他们好,他们也对你好,你对他们坏,他们就背地里骂你,就这么简单。
沿着街道往南,不久后便到了一片婆娑嫩绿的柳林旁,远远可见一条绿水自东往西宛如玉带环绕城南,那是环绕南城的锦江之水。锦江两岸,绿意掩映之中,酒旗高挑,人群悠闲,各色商铺林立于此,这里是成都的一处商铺集结之处。每年到了春天此时,这里便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春水如兰,岸边的浣纱女们也是一道风景。绿柳掩映下的河畔青石板上,流水没过的台阶上,穿红带绿的少女妇人们在石阶上浣洗衣物,捣衣之声和欢歌笑语响彻绿水两岸。
王源心情舒畅无比,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平宁静。相较于数百里外的烽火滔天,蜀地和陇右一带的和平难能可贵。王源暗下决心,决不能让这里的平静被打破,让这里的一切美好被安禄山的铁蹄踏碎,这是自己的第一要务。
跃马过了锦江上的万里廊桥,再往前去四五里,出了成都南门,便到了一处翠山隆起绿树如荫的野地。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林间流过,这便是浣花溪了。这里其实已经不属于城池之内,而是城南门外的乡村野地,但却是景色极美之处。此溪据说是得名于大唐建国初年这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农家妇人遇到了一名摔落污泥的老僧。好心的农妇为僧人浣洗满是泥污的袈裟,不料溪中泛起朵朵莲花顺水漂流,故而得名浣花溪。在王源看来,此事定然是杜撰,这条溪水清澈欢快,周围景致美轮美奂倒是真的。
王源可不是大公无私之人,来到剑南之后,王源很快便将这里据为己有。方圆十余里的地方连山带水连溪并林一起据为己有,王源本是打算在这里造一座私人的园林宅院平日作为妻妾家人在此游玩居住之所。但可惜的是,王源的手头一直紧巴巴的,根本抽不出闲钱来完成自己的豪宅山居梦。最终这片地还是这么空着,只是打了一道巨大的篱笆将此处圈了起来,在浣花溪的南岸空地上起了两座小小的宅院罢了。
本来这两座宅院是王源为公孙兰准备的,公孙兰喜欢幽静之地,王源不希望她住在大宅子里憋闷,所以临时起了草庐数间。然而公孙兰中间消失了两年时间,这两座宅院便一直没人居住。但现在这两座宅院却派上了用场,秦国夫人和杨玉环脱困来到成都后,王源便让柳钧将她们安顿在这里。一来这里不在城中,地方比较隐秘。二来这里幽静,景色绝美,适合调整心境,舒缓身心。杨家姐妹劫后余生,心境肯定不好,情绪也一定很低落,故而安排在此处既可保密也可对她二人有益。
沿着青草毛尖的小路策马前行,前方一人高的篱笆墙挡住了去路。王源抵达时,树丛中悉嗦作响,十几名亲卫从林中窜出,手中兵刃闪闪连声喝问。
跟随身旁的赵青沉声喝道:“瞎了眼么?这是大帅。”众禁卫忙跪倒行礼。
为了保证这里的安全,王源命赵青安排了百余名亲卫在四周日夜轮班守护。现在看来,这些亲卫们尽职尽责,闻声而至,不愧是自己挑选的亲卫军。
赵青简单的询问几句四周的情形,领队的小队长回答了几句,王源无暇细听,沉声道:“打开篱笆门。”
几名亲卫上前合力将原木篱笆门推开,王源策马飞驰而入,赵青谭平等人识趣的呆在外边,将篱笆门再合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