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黄君汉含糊引诧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六章 黄君汉含糊引诧,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赵子曰,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顽敌”,说的是张季珣。</p>
张季珣是张祥之子。</p>
张祥少即为杨坚所知,那时杨坚还是北周的丞相,杨坚后来任张祥为丞相参军事。开皇中,张祥累迁至并州司马;仁寿四年,杨坚驾崩,兼领并州刺史的汉王杨谅起兵造反。其兵至井陉,张祥勒兵拒守。叛兵纵火烧其郭下。百姓惊骇,其城侧有西王母庙,张祥登城望之再拜,号泣祷道:“百姓何罪,致此焚烧!神其有灵,可降雨相救。”言讫,庙上云起,须臾骤雨,其火遂灭。士卒感其至诚,莫不用命。遂乃张祥以孤兵守城月余,终是等到了援兵的到来。</p>
其父忠贞,子亦忠臣。</p>
张季珣是张祥的四子,今年才二十八岁,任官为箕山府鹰击郎将。箕山府,是他所掌的此个军府的名字,位在箕山,离洛口不远。是守卫兴洛仓的一个军府。三月份,李密打下兴洛仓后,以其寡弱,遣人招降。张季珣非但不降,还痛骂李密。李密大怒,遣兵攻之,却结果竟是连攻连战,打了几个月,还不能将其军府所据之小城攻拔。直到不久前,李密率攻洛阳之数十万兵马回到了洛口,再调精锐攻之,张季珣四面阻绝,所领不过数百人,守到而下,已是粮尽水竭,士卒羸病,尽管兵士无一离叛,可到底也是守不下去了,其小城遂陷。</p>
可在被擒到李密面前时,张季珣仍忠烈之气旺盛,不肯下拜,骂道:“天子爪牙,何容拜贼!”</p>
其父既有名於世,他以数百兵士守一小城,顶住了李密部数月之围攻,亦属人才,李密爱惜其才,犹欲降之,但诱谕终不属,最后没办法,李密敬其忠义,不愿玷污己名,就把他放了。</p>
黄君汉所言之“拔掉了一个多半年不下的顽敌”,即为此事。</p>
张季珣,李善道是知道的。</p>
李密最早分兵攻他的时候,李善道那会儿还在兴洛仓。</p>
但因为张季珣的部曲太少,虽然屡攻不下,他也出不了他的小城,对洛口没有威胁,所以后来,李善道到了河北后,对此人也就没再过多关注。</p>
现闻黄君汉讲说完了此事,李善道而今打过不少仗了,自知数百人守一孤城,会是多么难守,别的不说,就一个士气的保持,就是难事,大感佩服,说道:“张季珣居然守到了现在?兵微城小,孤军绝境,坚守至半年多之久,了不得啊!无怪魏公不忍杀之。可知否他去了何处?”</p>
黄君汉的神色变得有点古怪,挠了挠头,说道:“他、他……”</p>
“怎么了?”</p>
黄君汉含糊地说道:“魏公放走了他后,翟公愤其顽抗义师,把他杀了。”</p>
李善道愕然,目视黄君汉,“怎杀了”这话,差点脱口而出。话到嘴边,咽将下去。却从黄君汉神情、言语中,李善道心中已知,翟让杀张季珣的原因,恐怕不是黄君汉所说的“愤其顽抗义师”,根据翟让以往干的那些事,极大可能是向张季珣索要财货不得,才把他杀了的。</p>
毕竟,攻张季珣城的又不是瓦岗系的部队,他顽抗再久,翟让不至这般恼恨。而有关“索要财货”这勾当,便投李密的隋官,翟让也一样索要,那被李密放走的人,他不免更肆无忌惮。</p>
才杀了李密放走的冯慈明还没有太长时间,转眼就又杀了李密放走的张季珣。</p>
翟让这是在一再地挑战李密的底线啊!</p>
雨虽然停了,阴云未消,乌压压的云层,掩在望楼上,如千钧压顶之重。</p>
……</p>
李善道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微已寒凉的风中,端起茶碗,再次请黄君汉、刘德威喝茶。</p>
热乎乎的茶汤入腹,李善道将情绪调整好,张季珣的这个话题,没法再往下说了,他就不再谈论,改而说道:“张季珣城既被攻破,如兄所言,确乎是个值得庆祝的胜仗。不过,张季珣部曲寡少,本非魏公之患,前所以不下者,未以精锐猛攻之故也。王世充等部隋援,我闻之,合守在偃师的庞玉、霍世举等部,联兵数万,却乃大敌。王世充等现有何举动?”</p>
“隋兵已不止数万。杨侗使刘长恭引洛阳守兵,今已与王世充等会合,众号十余万众。现下,其军进屯洛水,与我军夹洛水对峙。俺与刘将军离营来前,大仗还没有打,小仗打了几仗。”</p>
李善道问道:“胜负何如?王世充等部战力何如?”</p>
“互有胜负吧。王世充本部兵马以江淮兵为主,与洛阳守卒同,也是多步卒,其军之骑兵只河北、山东来的兵中有些,没有我军多,比之战力的话,俺听翟公说,咱并不怕他。魏公、翟公、裴公、孟公、郝公等正在商议,看能不能将他们诱过水来,以骑践踏,从而胜之。”</p>
洛阳、洛口仓周边的地形,李善道颇为熟悉,脑子里想了一下,点头说道:“如能得将王世充等部诱渡洛水,我军胜之易矣。魏公、翟公、裴公等谋之此策,诚然上策。”</p>
“只是不知王世充会不会中计。”</p>
李善道摸了摸短髭,笑道:“兵法之道,虚虚实实。没有可以保证一定奏效的计策。不外乎就是看敌我的主将谁更高明。再进一步来说,甚至计策有时亦不重要,关键是看战斗打起后,敌我双方,谁的失误能更少些。失误越少的,就越可能取胜。……刘将军,你说是不是?”</p>
刘德威在旁坐着,没有说话的机会,李善道因此特地问他一句。</p>
察觉到了李善道问他这句话后边含着的体贴善意,刘德威忙起身,恭敬地答道:“回总管的话,总管此言,深得兵法之要。战前谋划,确是重要,但战中之临机应变,才克胜之关键。”</p>
“我呀,也就是从了翟公、魏公起事后,这才看过几本兵法。与将军谙熟兵法,万不能比。将军今既来在河内,日后少不了多向将军请教兵法之道。尚敢望将军不以我愚钝,不吝赐教。”</p>
刘德威叉手为礼,说道:“岂敢!岂敢!”</p>
“将军,你请坐下,不必拘束礼节。我知将军家出名门,我起兵之前,乡野一布衣也,在我这里,不讲恁多虚礼。”李善道亦起来身,还了一礼,请他落座,亲切地笑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