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第 15 章,在北宋写小说养家,李七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曹氏小报的报房在潘楼南街,那里属于繁华的瓦舍区,最出名的桑家瓦子,新门瓦子都在那一片儿,离御街的矾楼也很近。</p>
不过今日不是上班,说不定要出门在外一整日,靠走路去是不成的,万一鞋子湿透了也没地方换,这样一天下来就太难熬了,或许会造下病也未可知。</p>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包专门去潘楼南街的牛车,速度快还不用等人不用绕路,但是要花上三十文钱,以杨蔓娘现在穷的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情况,自然是不会选择。</p>
她选择了公共牛车,需要等师傅一路转悠着拉满人才能走,不过价格上就便宜很多,只要花十分之一的价格,三文钱。</p>
汴京的雪后街景很美。</p>
平常上班都怕迟到,所以杨蔓娘总是一路疾跑。</p>
很少有时间仔细欣赏。</p>
现在坐在马车上,杨蔓娘倒是有功夫细细打量了。</p>
汴京城商业繁荣,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越往城中心走人越多,牛车也越来越多,甚至各色骏马拉的车,行人的穿的也越体面保暖。</p>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已经不早了。</p>
诸市已开,瓠羹店前面,已经坐了招呼客人的饶骨头,还时不时的,飘出灌肺炒肝儿独有的内脏香味儿。</p>
两旁的各色酒楼,已经开始点灯做生意。</p>
整个汴京城都醒了。</p>
这样清凌凌的早晨,各类的早点摊子人是最多的,大多的买卖人都是早起出来,来不及在家里吃,习惯了到这边儿买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饼,配上松软的酥琼叶,正大快朵颐时,附近的卖报小经纪便熟门熟路的凑上前,殷勤的咧嘴一笑,问一句要不要来份儿小报。</p>
大宋的老百姓,还是很追求进步的,几乎有点儿闲钱的都会要上一份小报。</p>
就这样吃着酥琼叶,看着小报上新鲜出炉的各色小道消息。</p>
跟旁边的人高谈阔论。</p>
那滋味儿,美啊!</p>
公共牛车上的气味儿并不好闻,是一种混合着牛粪和头油味儿的奇怪味道,说不上来是香还是臭。</p>
一路换晃晃悠悠,差不多半个多时辰,才停在了潘楼南街。</p>
大宋商业繁荣,形成了多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p>
甜水巷,御街,天街,州桥,虹桥。</p>
都是非常出名的商业街。</p>
但潘楼南街依旧是汴京最繁华的街之一,以其独特的商业氛围著称,有鹰店、真珠店、匹帛店、香药铺席,金银行,徐家瓠羹店,还有著名的潘楼酒店。</p>
楼下便是集市,街南有最大的桑家瓦子,又各类大小勾栏五十余座。</p>
是北面御街是最繁华的一处。</p>
古玩字画、日用百货,还有不计其数的特色美食、南北小吃。</p>
从宫城宣德门往东去,经过潘楼街,过宫城东南的东角楼,再向东到十字街头,就能到土市子。</p>
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是阵阵甜香。</p>
甜品坊、果子铺、茶肆酒楼比比皆是,除了各色的蜜饯果品外,还供应着种类繁多的糕点甜食。</p>
杨蔓娘在潘楼南街南面下车。</p>
一路行来,各种叫得上名字叫不上名字的糕点,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狮子糖、霜蜂儿、泽州饧,花糕、蒸糖,麦糕、豆糕、糕、糍糕、栗糕,破麻酥、桃穰酥、月饼、菊花饼汤团、粽子,雪花酥,重阳糕,古酥蜜食、澄砂团子、香糖果子、蜜煎雕花,以及大大有名的酥油鲍螺。</p>
一个个摆的整齐又琳琅满目,看的杨蔓娘一路直咽口水。</p>
俗语说的好,下雪不冷化雪冷。</p>
昨儿个下的雪,两边沿街的的雪早就被推走,只留下一些堆的栩栩如生的雪人雪马逗趣儿。</p>
沿着潘楼南街街道走了不到一刻钟。</p>
便到了各类小报组成的报房一条街。</p>
这一片儿地方。</p>
虽然还很早,但已经是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几乎汴京有名有姓的各家报房都在这里设了办事房。</p>
主要是为了方便汇总消息。</p>
小报算是大宋的新媒体,自然也具备现代新媒体的特征,那就是内容为王。</p>
毕竟,如今的报纸吸引人的主要卖点就是各种消息。</p>
小报和朝廷的官报邸报不同。与“动辄年旬日俟许报行”的官报相比。小报的时效性很强,能做到“命令未行,差除未定,即时誉播”。</p>
甚至,每遇批旨差除,朝殿未退已传播。</p>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小报的消息很灵通,很多朝会上讨论的消息,朝会还没有结束,小报上就已经登出来了。</p>
可见小报的能量和时效性。</p>
而为了保持这样的时效性。也为了提高销量,各路小报都开发了一大批专门兼职的狗仔队员,也就是听风报探,每天定时蹲点儿,采集各色新闻。</p>
听风报探们也是各显神通。</p>
有内探,专门找太监宫女打听官家和他的妃子之间的情感纠结的。也有省探,专门到到朝中各部,打听官员们的任免升迁情况、某朝廷官员受-贿了没有、有没有养小老婆和外室之类的,还有衙探,专门到各衙门儿,特别是到监狱大牢里,打探那些凶杀案进展情况的。</p>
可不要小瞧这些小报的胆子。</p>
他们基本什么都敢报道。</p>
大观四年,他们就制造了一则惊天新闻。假冒徽宗的口气发布了一则抨击宰相蔡京的诏书,说“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p>
还报道说,宰相蔡京及其同党,已经被官家一网打尽。</p>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p>
这件事儿让蔡京很无奈,连续多次在公众场合辟谣,都没有效果。</p>
后来还是徽宗亲自出面才澄清了事实。</p>
可见,小报在刊登和搜集消息方面,已经做到了出类拔萃。</p>
甚至无师自通学会了主动“制造新闻”。</p>
在汴京。</p>
私人经营的报纸行业里,各类小报零零散散的也有十几家,什么张氏小报,御街小报,虹桥新闻,等等,都带着小报和新闻二字。</p>
但是,其中最著名的依旧是《小报》和《新闻》。</p>
经过多年的经营,这两家报纸的影响力已经覆盖了整个汴京,不仅朝廷官员会看,就连朝中宰相,甚至在宫里的官家和妃子,闲暇时间也会看报了解市井消息,影响力甚至辐射到周边的城市。</p>
不仅如此,每个月还有商人大量购买,送往江南各地。</p>
而这些小报也靠着这样不断的扩大发行,赚了不少的银子,不断地扩大规模。</p>
《小报》的报房,在潘楼南街的最中心地段儿。</p>
也是最好的地段。</p>
报房是一座很气派的是二层楼,装潢华丽,门头一块上好的楠木匾额,用金粉龙飞凤舞的写着两个大字:</p>
“小报”</p>
楼里不时的,有穿着体面的听风报探们,拿着一摞摞报纸进进出出的,行色匆匆。也有穿着长衫的文人撰稿们,三三两两的捋着短须出来透气,颇有一点现代写字楼的感觉。</p>
望着眼前这座古色古香,极为气派的二层楼。</p>
杨蔓娘捏了捏怀里用油纸包好的小说稿子。</p>
暗自给自己鼓了鼓劲儿。</p>
深吸了一口气,阔步走了进去。</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