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七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第 2 章,在北宋写小说养家,李七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加了几根细细的姜丝儿,和莳萝一起煮。</p>
“大姐,家里的盐没了,米面也快见底了。”</p>
杨盼娘年纪虽小,却也是做惯了的。</p>
手脚极为麻利。</p>
切着刚刚洗好的冻白菜。</p>
神色有些担心。</p>
她小小年纪,却已经尝过挨饿的滋味儿,所以,总怕家里的粮食不够吃。</p>
这事儿杨蔓娘自然是知道的。</p>
她们的银钱有限,米面和炭火一次都没法子买太多。</p>
家里剩下的炭火和米面,省着点儿用,最多只能用三日。</p>
不过好在,前几日姐妹俩接的浆洗的活计,昨儿个已经交给刘婆子了,按着以往的来算,最迟今日下午,应该就能拿到工钱了。</p>
“大姐,不然我去卖梅花吧,前几日我听梁翁家的小三郎说,如今有好些卖花郎在城外折了梅花去桑家瓦子那边卖,听说客人买了梅花随手就赏十几个钱哩,好些卖花郎都得了呢!”</p>
老二杨士林一进屋,先抖了抖身上的雪。</p>
将羊皮袄挂进里屋。</p>
用脸盆里的雪水洗手。</p>
便凑到灶台边取暖边道。</p>
“这是为何?”</p>
杨蔓娘一一边往锅里下白菜。</p>
扭头有些诧异的道。</p>
在原主的记忆里,汴京城大大小小的瓦子有五十多座。</p>
每个瓦子里又有几十个勾栏,所谓的勾栏,可不是现代的那种理解。</p>
而是类似于一个吃喝玩乐表演为一体的场馆。</p>
瓦子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吃吃喝喝美食,还有各种娱乐内容,如小唱、蹴鞠、傀儡、般杂剧、嘌唱、小说、讲史、散乐百戏、诸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还有影戏、相扑、歌舞、弄虫斗鸟的。</p>
汴京城最大的瓦子便是桑家瓦子。</p>
里面有五十多座勾栏。其中莲花棚、牡丹棚、夜叉棚、象棚这四大勾栏最为著名,每一座都可容纳数千人。</p>
可以说是汴京城最大的娱乐中心。</p>
但是,一般的客人都喜欢去打赏喜欢的伶人或者蹴鞠高手,或者说书先生和相扑手之类有一技之长的。</p>
给卖花的打赏不是没有,却绝对不多的。</p>
“嘿嘿,听说是李解元在象棚说新书了,听说是才子佳人梅花定情的故事,所以不少官家夫人和小姐们都去捧场,爱屋及乌,自然打赏卖花郎了。”</p>
老二杨士林到底是个男孩子,自从杨老爹没了之后,外头跑腿儿的活计大都是他在做。</p>
因着杨老爹生前是个账房,所以,老大和老二倒是都跟着识字了的。</p>
老三杨士林原本就是个有眼力见儿的勤快孩子,加上能识字,常给街面儿上的人家帮忙读信,所以,在这一片也颇有一些人缘儿。</p>
所以。</p>
无论老少倒是都能搭上话儿,人家有了什么消息,自然也愿意告诉他。</p>
不过,读信的事儿也不是常有的。</p>
他平日里除了偶尔给人读信,赚几文钱补贴家用外。</p>
夏天也走街串巷的做卖花郎。</p>
冬天则给小报做报童。</p>
用自己的法子支撑着这个家。</p>
因着冬天总在外面活动,两只耳朵不免生了冻疮,杨士林蹲在灶台边,将手烤热,搓着发痒的耳朵。</p>
神色跃跃欲试的道:</p>
“夫人小姐们喜欢听李解元的书,如今瓦子那边儿一只品相好的梅花有三文钱呢,比往年要多一文钱呢。就算没有赏钱也划算,我带上咱家的拿柳条大筐,一次至少能折回来五十多支呢,那可是一百五十文,能买十斗米了,省着点儿的话,够咱们吃一个多月呢。大姐,就让我去吧!”</p>
“不成,这样冷的天气,你一个小孩子家的,城外的雪那么厚,就靠着两条腿,出去太危险了。”</p>
杨蔓娘自然不能同意,这个年代可没有扫雪机,更没有人往路上撒盐。</p>
城里的雪还好,车来车往的,都踩实的,但是城外,那真的是可以深的没过膝盖了。</p>
别说是老二杨士林这样的半大孩子,就是成年人出行都要极为小心,一旦遇上大雪封路,若是没有人收留,冻死的比比皆是。</p>
“就是,二哥,还是别去了吧,后日不是还要去分送小报么?若是折梅花回来晚了,人家另外寻了人送可怎么好?”</p>
老三杨盼娘也附和着劝道。</p>
这个年纪的小郎,能找的差事有限。</p>
杨士林也是央了人好久,才得到这个这小经纪的差事,也就是专门送报的,七日一次,一个月也能六十文的进项,虽然不多,却也细水长流。</p>
还有杨蔓娘也有差事,每个月有二百五十文。</p>
再加上她休息时候,姐妹二人不定时的给人浆洗衣裳,每个月下来,也有个四五十文,加起来也能有三百六十文左右。</p>
房租十大头,一个月一百五十文。</p>
下等的糠米一斗十五文,木炭一斤九文钱。</p>
这三百六十文,紧紧巴巴的几乎都用在吃喝和取暖上和房租上,每个月下来,几乎也就存个五六文钱。</p>
眼见大姐和小妹都不同意,杨士林也没有再坚持,虽然他虽然想多赚钱,但是心里也害怕出城的,毕竟这样冷的天,在城里送一日报,还能中途去各种铺子里暖一暖,一天下来,鞋底都是厚厚的冰壳子,脱了鞋捂再被子里,大半个时辰脚趾头都是木的,若是去了城外,怕是更难挨。</p>
只能在心里暗暗的盼着春天早些来。</p>
“等两个月就立春了,到时候就能省下不少木炭钱的开销了。”</p>
兄妹三个,围着灶台吃了一顿面片儿汤,虽然只有面和白菜,没有任何的荤腥,但因着那几根姜丝和莳萝的缘故,胃里倒也暖和了不少。</p>
老三杨盼娘洗锅,扫地收拾卧室的火盆儿。</p>
老二杨士林重新披上羊皮裘,提上家里的柳条大筐出门,他也闲不了,虽然今日不用出门做活儿,却也要将家里的水缸提满雪。</p>
冬天一家人的饮用和洗东西全靠这化了的雪水。</p>
杨蔓娘也没时间耽搁,开始快速的换衣裳净面。</p>
又按着记忆中的样子,将头发从顶部分成两大股,梳成对称的双平髻。</p>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p>
便收拾好出了门。</p>
www.mbeoge.cc。m.mbeoge.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