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集01
王朝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六集01,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王朝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时……)</p>
郁教授、牟记者驻足人大会堂前深情地交谈着,同时叠印出有关的历史资料片:</p>
郁教授:“一九七九年六月十八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和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的重大决策。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会议讨论通过了涉及我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六个文件,并做好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准备。”</p>
牟记者:“同时,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也在北京举行。身为政协主席的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进人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两会过后,邓小平在家人和医生的劝告下,决定外出休养一段时间……”</p>
(随着牟记者的话声渐渐化入过去时……)</p>
安大地</p>
一辆轿车沿着公路向前飞驰。</p>
化人轿车内:邓小平、卓琳坐在轿车后边,万里坐在前边,他们看着希望的田野自由地交谈着。</p>
邓小平:“看看田里的庄稼,今年一定又是一个大丰收!”</p>
万里:“这都是您和陈云同志给我打气的结果。前些日子,中央管农业的人攻我攻得好厉害。”</p>
邓小平:“我在北京不是对你说了嘛,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千下去。天塌下来,有我和陈云同志给你顶着。”</p>
万里:“所以我才挺着胸脯说:批评我们的报纸不种田,不打粮,到了秋后农民没有饭吃,可要来找我们哩!别理它那一套,我们就这么干!”</p>
邓小平:“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县好些了吗?”</p>
万里:“好多了!一九七八年,凤阳县逃荒要饭的人口由六七千人猛增到二三万人。那个穷得抬不起头来的小岗村,那时打下的粮食只有一九五五年的三分之一,七十六人离乡要饭。”</p>
邓小平沉默不语。</p>
卓琳:“现在好了吧?”</p>
万里:“好了!不仅没有要饭的了,而且逃荒在外的人也陆续回到了家乡。”</p>
邓小平:“他们有饭吃了,有钱花吗?”</p>
万里:“钱嘛,还差点。”</p>
邓小平:“我这次来黄山,就是帮着农民想挣钱的门路。”</p>
玉屏钱外山路</p>
邓小平、卓琳在万里等人的陪同下沿着山路向上攀登。</p>
邓小平边登山边欣赏山景。他突然驻足山道,指着远处长在石头山上的迎客松感慨地评说:“只有亲临黄山走一走,才能体验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景。”</p>
万里:“如果你再把那气吞山河的滚滚云海收人眼底,你2就会体验出徐霞客写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意所在了!”</p>
这时,一位女大学生从身后追上来,很快跑到前边挡住了上山的去路。她气喘吁吁地:“邓伯伯,您、您好啊!”</p>
邓小平一怔:“还好。你怎么知道我在爬黄山啊?”</p>
女大学生抹了一把汗水,依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是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本来已经下山了,听说、您老人家也在登黄山,我们……就又赶回来了!</p>
邓小平问:“你是复旦大学什么系的?”</p>
“新闻系的。”</p>
邓小平笑了:“难怪你的消息这么灵通,是读新闻的。”</p>
女大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p>
邓小平:“就你一个人来登黄山吗?</p>
女大学生:“不!”她伸手往山下一指,“看,他们也赶上来了!</p>
有顷,几个复旦大学的男女大学生爬上山来,围着邓小平亲热地叫着“邓伯伯……”</p>
邓小平:“你们都是考进大学的吗?”</p>
“是!</p>
其中一个女大学生:“要不是您老人家下令恢复高考,像我这样的出身就只有种地的份了!”</p>
其中一个男大学生:“邓伯伯,您救了我们这一代人啊!”</p>
邓小平摆了摆手:“不对!是中国共产党救了你们这一代人啊。</p>
“不!是邓伯伯!</p>
邓小平深沉地:“同学们!听我讲几句话好吗?</p>
“好!”</p>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国家遭了难,也使你们中断了正常的学业,吃了不少的苦。但是,吃苦对于我们―尤其是对你们青年人来说,也是一笔十分重要的财富啊!</p>
男女大学生们相继点着头。</p>
邓小平:“但是,你们在积累这笔财富的同时,却少了另一笔同样重要的财富,那就是知识。因此,我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都成为具有知识财富的一代!</p>
“我们一定努力学习!”</p>
邓小平:“你们这一代人有了这两笔财富,就会对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p>
“我们绝不辜负邓伯伯的期望!”</p>
邓小平:“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p>
“我们想和邓伯伯合个影!”</p>
邓小平:“可以!”</p>
几个男女大学生围在邓小平的身边。</p>
李秘书举着照相机,“咔嚓”一声,摄下了这幅极具纪念意义的合影。</p>
黄山观沮楼外</p>
邓小平、卓琳在万里等同志的陪同下向着桃花峰走去,一口气登上了峰顶。</p>
邓小平拄着一根罗汉竹手杖举目远眺:</p>
天都、莲花、玉屏诸峰全都被缥缈的岚气缠绕,显得是那样的神秘莫测。</p>
卓琳:“别再往远处看了,今天到此打道回府。”</p>
邓小平:“不!气可鼓而不可泄,这个山,我一定要上。”</p>
万里:“好!我跟着上。”他转身指着抬滑竿的同志,“卓琳同志,坐上滑竿上山。”</p>
邓小平身着白衬衫,脚蹬圆口黑布鞋,拄着拐杖,继续徒步登山。</p>
万里紧随其后,踩着邓小平的足迹向上攀登。</p>
卓琳坐在滑竿上,颤颤悠悠地向山上走去。</p>
两个抬滑竿的人赶到邓小平身边:“邓老,前边一段山路比较陡,坐滑竿上山吧!”</p>
邓小平摆了摆手:“不要!爬山这个事,我比你们有经验,长征的时候,不少人都跑垮了,我还是越走越有劲。”</p>
万里:“说说看,你爬山有什么经验啊?”</p>
邓小平指着自己已经挽起的裤脚管:“把裤脚管一定要卷起来,卷到膝盖上边,这样走起路来就比较利索。也不吃力。”他说罢用拐杖往山上一指,“咱们来个爬山比赛!”接着,他一马当先地向山上走去。</p>
万里以及随员紧随其后向山上走去。</p>
卓琳坐在滑竿上,有些心疼地看着爬山的邓小平。</p>
《小平.你好》的音乐渐起,回响在黄山深谷大涧中。</p>
随着(小平.你好》的音乐声,相继叠化出:</p>
邓小平一行登上‘半山寺’,穿过‘一线天’,越过‘蓬莱三岛’,爬上‘玉屏峰’……黄山美景尽收邓小平的眼底。</p>
邓小平走在峰回路转的山路上,他不时与园林工人打招呼,与清纯的大学生一起摄影留念。……</p>
砚沮楼会议厅</p>
邓小平一边品着黄山毛峰一边说:“黄山真是美不胜收,自古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老魏,你们这里物产丰富,要不了几年,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p>
老魏:“我们这里仅茶叶一项,春茶产十九万担,春夏茶产二十八万担。”</p>
邓小平:“一担多少钱?”</p>
老魏:“一百七十元到一百八十元。另外,祁红和屯绿也是我们这个地方产的!</p>
邓小平:“祁红世界有名啊!黄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但你们这里的条件不好,第一是脏,第二是乱,这是不行的!</p>
老魏:“我们正在抓紧整顿脏和乱。”</p>
邓小平:“万里同志,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省里要有个规划,再拨点专款。外国人到中国旅游,一般的一星期要花‘千美元,有时钱花少了他们还不满意。但是,你们要很好地创造条件,把交通、住宿、设备搞好。”</p>
万里:“我们一定加快步伐,尽快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p>
邓小平:“我给你们出点主意:旅社建筑要搞古色古香的房子。像我住的房子一天可以收他五百美元。我出访美国住的旅馆最低的九百美元。你们必须要掌握来旅游的外国人的心理:他是来花钱的,而且花得越多越高兴。”</p>
与会者听后笑了。</p>
邓小平:“当然他们要认为自己的钱花得值!一个旅美的老华侨曾告诉过我一个顺口溜:有钱人生的怪,越贱越不要,越贵他越买。”</p>
与会者听后忍俊不禁地大笑。</p>
邓小平:“你们可不要笑!这则顺口溜说明了一个道理:有钱人大多都有比阔气、讲排场的毛病。”</p>
与会者信服地点着头。</p>
邓小平:“每个宾馆要搞小卖部,专卖高档的纪念品。比方说:祁红、绿茶搞小包,包装要漂亮,卖他几个美金。因为买者并不是为了喝茶,而是带回去送人。另外,安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自古有名,海外的华侨以收藏徽墨、宣纸等为荣。一句话:要开动脑筋,挖生财之道。”</p>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关的画面:</p>
牟记者:“邓小平一行下了黄山之后,在万里等的陪同下驱车东下,于七月十六日下午到达上海,住进了一所全国最大的花园别墅―‘414’招待所。他明确说道:这一次我是来休息的,不谈工作……”</p>
“414”招待所大院中</p>
邓小平独自一人在招待所的大院中散步,似在思索什么。</p>
招待所的李处长走到身边:“邓副主席,市委领导同志打来电话,询问您今天有什么安排?”</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