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制盐革新困局临
花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0章 制盐革新困局临,世子无双:纨绔败家子,花槿,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制盐革新困局临</p>
次日清晨,卫渊府上,苏姑娘端坐于客席,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p>
昨夜盐场风波平息,但她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p>
新制盐法虽好,但推广却非易事。</p>
果然,卫渊开门见山:“苏姑娘,如今盐商虽不再明面抵制,但新法推行仍有阻力。不知姑娘有何高见?”</p>
苏姑娘轻叹一声:“世子有所不知,这新法虽好,却与我江南盐场的地貌气候有所不合。 沿海盐场地势低洼,日照充足,新法晒盐效率极高。可我江南多内陆盐井,日照不足,新法难以施展。” 她顿了顿,又道,“江南气候潮湿,新法所制的盐容易受潮,不易保存,这也是一大难题。”</p>
卫渊眉头紧锁,苏姑娘所言并非虚妄。</p>
他虽带来了先进的制盐技术,却忽略了地域差异。</p>
吴工匠也愁眉苦脸地汇报:“世子,这蒸发池的结构需根据不同盐井的盐度和水量进行调整,一时难以找到最佳方案。”</p>
就在此时,钱盐政匆匆而至,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焦虑。</p>
“世子,江南盐税关系国库命脉,这新法迟迟无法全面推广,下官压力甚大啊!若月底盐税无法达标,陛下怪罪下来,下官也担当不起!”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威胁,似乎在暗示,若新法无法奏效,他便会重新启用旧法,甚至上奏朝廷,阻止变革。</p>
卫渊心中冷笑,这钱盐政果然是个墙头草,见新法遇到难题,立刻就露出了本来面目。</p>
但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淡淡说道:“钱大人稍安勿躁,本世子既已承诺改革盐政,便不会半途而废。”他转头看向苏姑娘和吴工匠,“眼下当务之急,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p>
苏姑娘沉吟片刻,提议道:“或许可以尝试结合新旧两种制盐方法,取长补短……” 吴工匠也附和道:“江南多阴雨天气,或许可以搭建一些遮雨棚,防止盐受潮……”</p>
卫渊听着他们的建议,心中却另有打算。</p>
他想起在现代,盐业生产早已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而他所带来的制盐技术,在这个时代固然先进,却依旧停留在手工阶段。</p>
看来,必须得想办法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效率才行……</p>
夜深了,卫渊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p>
他铺开一张白纸,开始绘制新的设备图纸,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p>
突然,他停下手中的笔,目光落在窗外的一棵老树上,喃喃自语道:“或许……可以试试……”</p>
卫渊召集了苏姑娘、吴工匠、李老盐工,甚至还有几个被钱盐政半推半就叫来的普通盐工,共同商讨改进制盐之法。</p>
他摒弃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平等讨论的氛围引导众人发言。</p>
一开始,李老盐工还有些拘谨,但在卫渊的鼓励下,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自己几十年制盐的经验和遇到的难题。</p>
卫渊则不时穿插一些现代管理学的理念,例如头脑风暴、SWOT分析等等,让众人耳目一新。</p>
苏姑娘心思细腻,很快就领悟了卫渊的意图,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p>
吴工匠则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这些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改进方案。</p>
众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很快便找到了一些解决江南制盐难题的方案:搭建可移动的遮雨棚、根据不同盐井调整蒸发池结构、改进晒盐工具等等。</p>
卫渊看着众人热烈讨论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成就感。</p>
他意识到,单凭自己一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只有团结众人,才能真正实现变革。</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