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赵子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出发!,大明救世主,白马赵子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要是都已经形成了决定,出兵文书都下来了,还是拒不执行的话,那就属于违抗军令了!袁应泰手握尚方宝剑,砍掉几个大将的脑袋完全没有问题!所以事不宜迟啊!</p>
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接下来张铨直接就向众人告辞,不过在临行前,他却专门征询了一下高耀晋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前往辽阳,规劝袁应泰。</p>
虽然张铨在沈阳呆的时间连半天都不到,但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已经对高耀晋的才能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更欣赏他的大局观!</p>
所以在这种关键时刻,他还是很想让高耀晋一起前往辽阳的——让这位少年英杰出一份力。</p>
只是对于这个建议,高耀晋却感觉有些为难,虽然去一趟辽阳绝对值得,可是他离开之后,万一女真人贼心不死,再行反扑的话,没有他在一旁出谋献策,未卜先知,他总感觉不太放心的……</p>
而贺世贤见了他犹豫的模样,就是呵呵一笑道:“贤侄你就随按臣大人走一趟吧,咱们这些人里面也只有你能说会道,有说服袁经略的可能了。至于沈阳城则有我和诸位总镇在,绝不会有失的!”“那也行——”高耀晋想了想也就同意了,毕竟以沈阳城的情况,只要不是极端情况,是不会有失的。</p>
再说他去一趟辽阳,长的话四五天,短的话也就二三天就能回来了,所以这么短的时间内,应该问题不大。</p>
并且此去辽阳,还能见到都整整二年没有见面的父亲,然后还可以就返回老家的选择,和老爹当面陈述的……并取得他的同意。</p>
毕竟今天的事情深深教育了他,你说辽东经略一个错误决策,就能毁了整个辽东的,更不要说他一个小小的百户官了!并且就算这次能阻止了,天知道他什么时候再犯浑呢?</p>
所以像这样把自己的小命交到别人手上,祈求上官不犯错误才能保命的地方,高耀晋可是不敢再呆下去的。</p>
这样高耀晋同意前往辽阳之后,本着越快越好的原则,张铨和他准备当天中午就动身。不过等到离开了总兵府,高耀晋开始回家,做起远行前的准备时,他的心情却是变得不太好的……因为他非常清楚,此去辽阳前途未卜!或者说希望连三成都不到!</p>
尽管高耀晋从没见过这位袁经略,但是对于这位青史留名的文臣,对于这位著名的误国忠臣,他却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清楚!</p>
因为后世的各种史书上,早就对袁应泰这个人的性格写的明明白白——并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应泰为人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p>
而这样的评价就太要命了!‘强毅’这二个字,就表示此人性格倔强,甚至是执拗!听不进去劝!</p>
可光是这样还不要紧,如果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执拗下去还不算坏事。</p>
可要是再配上一个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制定的计划都满是漏洞,比纸上谈兵的赵括还要纸上谈兵,那就是大大的悲剧了!</p>
你说你又不懂打仗,又听不进去劝,偏偏还手握大权,掌握整个辽东三十万明军的生杀大权,一道军令发出就不能违抗的!这不是悲剧又是什么呢?</p>
这就是不正确的人坐在不正确的位置上,大大的误己误国啊!</p>
当然高耀晋也知道,这种现象,并不单单只存在于一个辽镇中!而是大明九大边镇之中普遍存在!抛开党争的因素不谈,这就是大明现行军事体制的悲哀啊……</p>
你想想看,指挥数万,数十万大军的统帅,不是由富有作战经验的武将出任,而是由只知道舞文弄墨的文官出任,以文御武,以外行领导内行……这还能办好事情吗?</p>
偶尔碰到一个知兵的熊廷弼,那都像中了大奖一般的机率了!可就是这样低微的机率,都被他们自己给玩坏了!继任者只能是一个个无能的袁应泰!王化贞!高第!王在晋!</p>
在这种错误的任用体制下,误国之辈何其多也!而辽事也就这样一步步被推向了无底的深渊!</p>
(如果还不太能理解的话,再打个比喻,就好比后世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如果指挥我军几十万将士的不是那种高明的统帅,刘邓大军!而是一个从来没打过仗的小学老师!</p>
并且这位小学老师虽然压根不懂战争,却偏偏喜欢瞎指挥!并且手握大权,凡是不听他瞎指挥的,都可以就地枪决!</p>
那你说在这种人的指挥下,淮海战役还会打得像历史上那样漂亮吗?甚至还有没有打赢的可能呢?而现在也是同样的道理)。</p>
当然高耀晋也清楚,虽然这种以外行领导内行的方式,在某些方面确有可取之处,例如文官受儒家思想洗脑,比较忠君,可以预防边镇大将拥兵自重,起兵造反什么的。因为那些大将头上有经略,巡抚等文官压着,想造反的话都无法调动军队,甚至连调动过一百人的部队都要得到经略或者巡抚批准,造反就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p>
可是那样的做法在和平年代还行,而在这样的战争年代,双方统帅斗智斗勇,无所不用其极的战争年代,依然执行这种错误体制,却是要葬送掉整个汉人江山的呀!</p>
甚至高耀晋还知道,就算这样了现在还算好的!之后还会更加奇葩!没有最烂,只有更烂!</p>
因为再过三年,等到那位只比万岁少了一千岁的九千岁上台之后,到了那时才叫可乐呢!都把军国大事视为儿戏!</p>
因为到了那时如何打仗,总兵、巡抚、经略、都已经不能做主,而是都要听从那些太监的指挥!</p>
等到那些只会在皇宫里养马、打梆子、点卯、伺候娘娘们梳头的太监出任监军,指挥明军打仗时,那才叫滑天下之大稽呢!</p>
和那些太监比起来,文官不管怎么说能出任监军的,最少都是同进士出身,饱读诗书,公文奏报总算能看懂的。</p>
而让那些大字不识一个,公文奏报放在他们面前都像看天书一样的太监来监军,那才是真的没有活路了呀!开玩笑都没有这样的呀!</p>
所以现在不抓住机会的话,往后只会更加艰难!并且这个时间只有三年!</p>
所以深知历史的高耀晋想到这些,心情就越发的沉重……</p>
同时他又感到相当的沮丧!就好比现在,本来经过他的努力,好不容易挽回了沈阳悲惨的命运,沈阳不仅没有失陷,反而打了一个大胜仗!辽东出现了曙光!</p>
可是现在来上这么一出,很可能他的努力都将统统化为泡影,辽东沦陷的阴影又重新笼罩了这片大地!笼罩在了辽东五百万军民的头上呀!</p>
所以该怎么办?该怎么办呢?</p>
不过高耀晋知道,现在他唯一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到达辽阳之后,尽量施展他的口才,就像上次的军情会议舌战群雄,说服众将那样,说服袁应泰,让他回心转意的!不然的话……</p>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说服那位拗经略的把握,除了常规说辞之外,高耀晋还准备了一个奇招,到时候万一事不可为,就出其不意,用这个奇招来说服袁应泰!</p>
因为高耀晋很清楚,使用常规说辞,说服那位拗经略的希望渺茫!所以高耀晋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专门为那位拗经略想出了一个奇招,到时候不行的话就以奇招制胜!不然的话……</p>
这样一路往回赶,一路想好了应对的方法后,高耀晋就是回到了军营的驻地,准备收拾一下之后,就动身赶往辽阳了!</p>
(/47073/47073003/11623583.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