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1075章 无伤大雅,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一灯阑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段晓棠对殷博瀚的履历并不清楚,不知其是否有带兵的经验。问混过朝堂的唐高卓,“殷相公如何?”</p>

唐高卓毫不犹豫卖室友,“孙校尉更清楚。”他只在朝堂边缘混过,大人物们的事真不清楚。</p>

孙安丰当纨绔的日子不浅,过往要出门代表孙家交际,还真知道一点。</p>

孙安丰问道:“将军,想知道哪一方面?”履历、姻亲,还是政治倾向?</p>

段晓棠:“他领过兵吗?”</p>

孙安丰断然道:“从未。”</p>

据段晓棠所知,许多文官都有武将背景,要么祖上是武将,要么家人出武将。开国几十年,消耗的还是祖上的福泽。</p>

没点仰仗,敢搞这么大的事?</p>

前朝之时,诸卫大将军地位崇高,直接与帝王议事。但经过本朝一番“调和”,南衙尽握在宗室手中,大将军屈于掌兵王爷之下,连带着底下的将军们都少有参与政事,一心落在军务上头。</p>

常与和皇帝接触的,无非是南衙掌兵的宗室和放在左右翊卫的那几位心腹。</p>

别看薛曲范成达是实权武将的巅峰,同样是正三品,他们就没有同品阶文官和皇帝来的亲近。</p>

所以,不怪段晓棠不关注朝堂风云,整个南衙都是这般风气。</p>

有宗室居中调节,皇帝和武将们都省心不少,皇帝不必担心开国勋贵和武将联合在一起,干涉国家大事;武将也不必忧虑皇帝总疑心自己要造反了。</p>

段晓棠挑眉,“这么肯定?”</p>

孙安丰:“殷家祖上亦是江南人,几代不涉武事,殷相公是皇帝潜邸旧臣。”</p>

压低声音道:“他是文学词臣。”</p>

唯一和武事相关的就是写过几首行军诗、贺胜诗,该说不说,堪为上品。</p>

也难怪殷博瀚不喜欢与武将扎堆自成一派的南衙打交道。</p>

孙家和殷博瀚文武有别,但同属皇帝心腹,仗着八竿子打不着的同乡情谊,有些来往无可厚非。</p>

段晓棠提炼两个意思,殷博瀚不通兵事,却是皇帝的心腹,换言之,他的所作所为皆是皇帝和政事堂的意见。</p>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在逼造反这一条上,造诣不低啊!</p>

诗品即人品这事,听听就算了。英雄枭雄写过,奸臣小人亦写过。</p>

一将功成万骨枯,但现在令万骨枯的不是专司战事的将领,反而是朝堂的文臣。</p>

段晓棠下令道:“查探本地郡兵是否有调动迹象。留下百人收尾,其他人随我去接应范将军。”</p>

原先那片地方左厢军走过,地形掌握得一清二楚。哪里可以藏兵了然于心。</p>

出于同袍道义,不能把范成明丢下,更何况殷博瀚的相公身份,若折在本地,沾边的官都要吃挂落。</p>

早在三州平乱时,段晓棠就知道,死一个朝廷命官和死一个百姓的意义,决然不同。</p>

范成明作为非专业斥候在城里蹲了两天,无时无刻不在盘点殷博瀚的“家当”。</p>

范成明:“两千郡兵随殷相公而来。”</p>

李开德:“两千人防守一座县城,以待周边救援,可行。”</p>

如今都安顿在城墙根下的军营里。</p>

范成明摇头道:“账,不是这么算的。”</p>

这会看的不是谁打仗厉害,算的是背后的事。</p>

比如范成达觉得一千人足够,但对范成明而言,至少要两千人才觉得保险。</p>

换到殷博瀚身上,别怪范成明以己度人,至少要两千五才能安心。</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幻小说相关阅读More+

签到三国:霸王人屠,龙骑踏皇土

必须塔塔开

官路:青云直上

断章

开个脑壳儿

舒月清

六零,救命,谁管管这块滚刀肉啊

无月公子

神奇宝贝:开局被分手,我反手截胡小光

old墨

老婆,我不是汉奸,我代号影刃!

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