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互相扯皮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1章 互相扯皮,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一灯阑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吴越当然没同意这个荒唐主意,世家的名声都是互相吹捧起来的,今天揭弘农杨氏的底,就是和其他家族作对。</p>
杨家的祖先根底不为大众所知,根源在于知识的普及性。</p>
杨喜的事迹载于《史记》,杨敞的身世则记录在《后汉书》,两部皇皇巨著,一般人家没能耐收藏。</p>
有书之家也未必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军功起家值得夸耀,只是杨家的这份“军功”着实不大好听。</p>
看穿的人不是没有,时移世易,顶多让人嘴两句而已。</p>
唯一让吴越感到奇怪的是,段晓棠如何知晓的,她并不好学,也不爱和这些人打交道。</p>
吴越不放心地将人找来,问道:“弘农杨氏的事,你如何知道?”</p>
段晓棠顿时有些迷茫,哪本书哪篇帖子……哪记得呀,“忘了,但就是知道,应该没记错。”</p>
吴越点头,不阴不阳道:“是没记错。”要没她点拨一回,自己都想不起二者的关系,“类似的还记得哪些?”</p>
帐内只有两人,段晓棠也不避讳,“早几百年时局混乱,五姓七望的嫡支被砍杀过好几轮,现在要不是旁支继承,就是冒姓。”追认的一个个名人祖宗,也未必经得起推敲。</p>
以严格的嫡庶神教而论,一个个都不是正儿八经一路嫡嫡嫡……传下来的,通通发卖。</p>
吴越紧闭双唇沉默些许时候,闷声道:“这件事烂在肚子里,别往外说。”</p>
段晓棠又不是真的莽撞,不以为意道:“我知道。”除非嫌日子太平,想逼人决斗。</p>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的出处段晓棠记不清,但觉得很有道理。</p>
但仰仗一位祖先一个姓氏,得享百年千年富贵,就很没有道理。</p>
听吴越说起范成明一拍脑袋想出的馊主意,段晓棠只有一句评价,“头真铁啊!”</p>
她都不敢去赌,没想到范成明想给杨守礼找麻烦的心如此坚定。</p>
与范成明“同心”的是远在长安的吴岭。</p>
过往杨守礼在吴岭印象中,就是一个颇受皇帝喜爱的小辈,两人年纪辈分都差了,没有直接交集。</p>
真正让吴岭重视起来,是因为他和洛阳兵一块出征,乱未平反而作威作福,把当地搞得一团糟。</p>
终于在吴岭的印象里落下一个评语——无用且非常会捅娄子。</p>
早在两将杀俘之事爆发之前,吴越就一直往长安递折子,常规化地喊没粮,缺但不到饿死人的地步。</p>
吴越和吏部的梁子早就结下了,一过河立马催着吏部派人,语气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p>
往常大军出征在外,多是和兵部户部打嘴仗,头一次见到把矛头对准吏部的。</p>
骆闻是个好人未必是个好官,加之吏部高官们各有各的小算盘,补官的事之前拖拖拉拉将近一年,都没办下来。</p>
问就是绛郡乱军未平,不忍让朝廷栋梁轻易涉险。</p>
吴越在前方征战,早打算将地方官当消耗品,炼得出来是真金,炼不出来就是炮灰。</p>
又不是要把人往混乱的绛郡临汾送,而是安排在已经平定的汾阴文城做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