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又开课啦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6章 又开课啦,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一灯阑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君璞听了一会,忍不住“指手画脚”。</p>
搞得李弘业不知听谁的好,二叔说的听不懂,三叔说的勉强明白。</p>
但看李君璠气势不足,不像能经得住考验的模样。</p>
左右为难,难,难,难!</p>
林婉婉:“这么着急干嘛,以后有的是时间。”</p>
段晓棠:“玄玉要带弘业走。”</p>
大吴政治环境宽松,没有勋爵不能离京的明文规矩。</p>
但除开像李君玘原先的特殊情况,许多人为了仕途经济,留在长安。</p>
李弘业年纪小,留在长安钻营不出多少东西。</p>
不如就此跟着李君璞去边郡,见识历练一二。</p>
边郡条件不如长安,但叔侄俩又不是一穷二白,去白手起家的,基本衣食饱暖没问题。</p>
外任三年起步,李弘业三年后回来,刚刚好。</p>
李君璞深知自己不是教书的材料,就等到李君璠回京。</p>
像段晓棠当初读兵书一样,在离京之前,让李弘业把重要的兵书过一遍,有个印象。</p>
他们一家子兄弟,大致理念差不多。</p>
若是教书的是李君玘,李君璞绝不会插嘴。</p>
但剩下的两兄弟都没战场经验,公认还是李君璞纸上谈兵的水平高些。</p>
林婉婉:“求全责备。”</p>
既然把理论教学大业交出去,就不该插手。</p>
偏偏李君璞一打岔,连李君璠都开始怀疑自己,怎么继续往下教?</p>
最怕半瓶水响叮当。</p>
原本不大自信的李君璠,更不自信了。</p>
李君璠先还奇怪,为何把教授兵书的重任交给自己,合着是李君璞知道他更不适合,</p>
段晓棠挠挠富贵的下巴,“带孩子没谁不疯的,”尤其是辅导作业,“是吧,富贵?”</p>
富贵喵一声以作回应,不知是否同意。</p>
段晓棠前因后果知道的如此详尽,林婉婉不得不怀疑,“李二哥找过你?”</p>
或者更进一步,想让段晓棠教李弘业。</p>
李君璞确有此意,但段晓棠疯了才会接下来。</p>
谁疯谁知道!</p>
段晓棠祸水东引,“不如问问长林。”</p>
李弘业只是要入门而已,他这个年纪,精通才是怪事。</p>
为增强可信度,段晓棠拿范成达做例子,“范大将军小时候,兵书读的平平。但现在再回头看,一切了然于心。”</p>
许多东西,是需要阅历加持的。</p>
就像幼时学的诗词,只会直白的生搬硬套。等长大,才会恍然大悟。</p>
在某一天,某一种情境下,跃上心头,正中眉心。</p>
这种类似“科普”的工作,让段晓棠或者李家兄弟来,都不合适。</p>
因为他们是兵家,有各人的观点,随时可能掺杂私货。</p>
李君璞之所以这么急,也是心里对自己有点数,去了边郡,全靠他一人,未必能教完。</p>
不如趁现在好生利用李君璠这个工具人。</p>
结果很明显,工具人没想象中好用。</p>
失策了!</p>
段晓棠觉得自己的主意十分靠谱,现代父母和子女哪怕从事同一职业,除某些小众传统行业,没有从基础知识教的道理,</p>
不都是在学校上课,学大路货,顶多回家开点小灶。</p>
有利双方身心健康和亲子关系和谐。</p>
而且杜乔在这方面,格外有纯粹文人的修养。</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