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忌惮太子,郡主遇刺
疏影吹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忌惮太子,郡主遇刺,假千金又如何?重生让全侯府火葬场,疏影吹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李赟哭成这样,张海都怕他一口气上不来哭厥过去。</p>
李赟此人医术不算天下第一,在大燕朝却也是数一数二,活着可比死了有用。</p>
“陛下,李大人说得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人还在大燕朝地界就依旧是陛下的臣民。李大人原就病着,又一把年纪,再这样哭下去,老奴都担心他……”</p>
张海迟疑一下,继续:“陛下,太子殿下的身子还要靠李大人带着太医院一众太医竭力想法子治疗,否则、否则原先说好的至多两年寿数恐、恐都会没……”</p>
“陛下,太子殿下的身子要紧。您若实在生李大人的气,罚一罚他就是了。正好李大人府上无人,他眼下病着回府也无人照料,将他留在宫中更方便照料,从前为方便李大人为宫中贵人看病,宫里原就常备着李大人的住处,不用费事为他另安排住处。”</p>
崇德帝看向张海。</p>
眼神带着打量。</p>
张海握紧了手中浮尘,强撑着没有避开崇德帝的视线,甚至还瞥一眼跪在地上的李赟冲崇德帝意有所指。</p>
崇德帝看懂了他的意思。</p>
是说李赟还有用杀不得,但也不能将人放回去,得将人留在眼皮子底下时刻盯着,不然恐会坏事。</p>
尽管心里明白张海说得在理,清楚张海是为自己考量没旁的意思,但对于张海一反常态的多话行为,崇德帝还是有些不喜。</p>
或许是张海提到“太子殿下”四个字,触到了崇德帝敏感处;又或许是张海多话的举动让崇德帝觉得威严受到了挑衅。</p>
总归崇德帝看张海的眼神充斥着压迫感。</p>
就这样,李赟被留在了宫中。</p>
吩咐内侍将他带去安顿。</p>
不知是被吓狠了还是病体撑不住,刚走两步都没有离开正殿,李赟便倒了下去。</p>
晕了。</p>
最后是被内侍抬走的。</p>
殿中只剩崇德帝、陆凛和张海三人。</p>
崇德帝瞥张海一眼,眼神还带着点沉意,让张海心慌。幸而他很快转开视线看向陆凛:“陆爱卿看到这些,有什么想说的吗?”</p>
“这点小事相信陛下自有决断,臣便不多话了。”</p>
他拱手行礼:“比起李大人的家中事,臣更关心的是陛下这般着急将臣召进宫来,想必是有要紧事要吩咐臣。陛下请吩咐,臣定竭尽所能为陛下分忧。”</p>
崇德帝就喜欢他这不多话又忠心为自己办事的样子。</p>
脸上的沉意总算散了点,“陆爱卿,有你这般忠心的能臣在朕身边为朕分忧,朕很是欣慰。”</p>
陆凛没有说话,只微微垂着头。</p>
看起来很恭敬。</p>
崇德帝更满意了。</p>
“朕将你叫来确实有一事要吩咐你去办。”</p>
陆凛抬头,见崇德帝脸色又变回阴沉。</p>
“南渊国来了国书,你看看。”</p>
崇德帝将国书扔过去,这是萧旭尧刚刚着人给他送来的。</p>
速度之快,可见萧旭尧一回东宫就吩咐人将其送来。</p>
国书有些褶皱,还有些破损。</p>
不难看出崇德帝拿到国书又发了一通火。</p>
将国书展开快速扫过上面的内容,陆凛的目光在下方印着南渊国国玺以及帝王私章的位置停顿一瞬。</p>
国书合上,张海接回去。</p>
“陛下将南渊国来国书之事告知臣,是打算待南渊国使臣团到达盛京由臣去接待吗?”</p>
陆凛的想法合情合理。</p>
但崇德帝听到他这么说,脸色还是僵了一下。</p>
哪里主理查案刑狱的大理寺卿去接待使团的道理,让素有冷面阎罗之称的杀神去接待使团,使团里那些文人不得被吓死。任何一个礼仪之邦都做不出这样的事。</p>
“不是,南渊国若来了使团自有礼部准备一应接待事宜。臣告知你此事是想告诉你,这份南渊国来的国书是先到太子手里,而在今日太子主动提起之前,朕半点此事的消息都没有收到。”</p>
陆凛心下微诧异。</p>
他知道大燕朝这位太子殿下厉害,却不知时至今日他手中权力依旧这么大。这都沉寂五年了,若没有这五年的沉寂,大燕朝这位太子殿下还不知要厉害到何种地步。</p>
“朕要你去查太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经手此事的都有哪些人!”</p>
“臣领命。”顿一下,他说:“只是陛下,臣有一事不明。”</p>
崇德帝示意他说。</p>
“裴相。”陆凛道:“裴相与太子殿下是表兄弟,两人关系一向要好,而今右相大人闲赋在家,朝中事务多仰仗裴相,裴相可算是文臣之首。有裴相在,太子殿下能先一步拿到南渊国的国书,似乎……”</p>
他点到为止。</p>
“你是想问朕分明忌惮太子,却又为何还要重用裴誉?”</p>
像是被人戳到痛处,崇德帝脸色更难看了些。</p>
陆凛低头不语。</p>
是默认。</p>
“你知朕忌惮太子?”</p>
抬头,骤然对上崇德帝带着杀意的目光。</p>
陆凛微愣,像是被吓到了,而后忙恭敬道:“臣妄自揣测圣心,请陛下责罚。”</p>
沉默。</p>
持续了不知多久的沉默。</p>
气氛压抑得张海都快要受不住了,崇德帝才再次开口:“陆爱卿不用这么紧张,朕既将你叫来吩咐你去办此事,自是不怕被你看出来朕的心思。”</p>
“臣多谢陛下信任。”</p>
不骄不躁,崇德帝一直很喜欢陆凛这一点。</p>
当然,陆凛不骄不躁的前提是对他够忠心也能为他办事。</p>
“你来盛京也有几年了,对盛京这些盘根错节的世家应该也有了些了解。”</p>
“为方便办案,臣确实去了解过。”</p>
不是有所了解,是了解得很透彻。</p>
他这么问也不是真想知道皇帝分明忌惮却又为何还要重用裴誉,他只是想提醒皇帝,有裴誉在,太子能越过他拿到他国来书不是难事,实在是没有去查的必要。</p>
“既然了解,你应该也知道裴家在大燕朝的地位。大燕朝立国几百年,裴家几乎是大燕朝立国之初就存在,时至今日,裴家一共出过七个皇后,三个首辅,九个丞相。”</p>
首辅是某个时段出现的官职,地位与文臣之首的丞相相当。</p>
“裴家曾是皇室之下第一世家。”</p>
说到这里,崇德帝的脸又沉了一些。</p>
“你如今瞧着裴家甚至不及周家和夏家风光,也不过是自朕登基以来近二十年的事而已。自朕的第一任皇后也就是太子的生母离世,裴家便渐渐淡出朝野,或辞官或调职,裴家在朝堂中心的人逐渐变少,到最后只剩下裴太傅一人。”</p>
裴太傅就是裴誉的祖父,太子的外祖父。</p>
“后来裴家长孙裴誉十五岁高中状元,等他在朝中三年站稳脚跟,裴太傅便自领了个闲职经常闲赋在家,裴家自此在朝野中心的就只剩裴誉一人。”</p>
这些陆凛都知道。</p>
他甚至知道得更多。</p>
比如裴家这般慢慢淡出朝堂其实是皇帝萧赫的意思。</p>
萧赫本非正统,上位之路艰难,初登基朝堂不稳,他需要尽快坐稳皇位就得平衡各方势力,不能单靠一个裴家。</p>
帝王权术也不允许萧赫放任裴家一家独大。</p>
彼年裴家的女儿元皇后去世,裴家的外孙也就是身为太子的萧旭尧和萧赫这个皇帝更加举步维艰。许是协商过,又许单纯是裴家忠君不忍看到皇帝为难,裴家就这样慢慢淡出了朝堂中心。</p>
但不管怎么淡出,裴家也始终有一人在朝野中心掌着大权。</p>
不至于太过一家独大,又足够守住家族荣耀。</p>
“裴誉年纪小,纵有惊世才华,朕也未对他抱有太大的期待。”</p>
是没有抱有太大期待还是没有太过忌惮,只有他自己知道。</p>
崇德帝笑,笑得不带温度:“后来发现他不愧是裴家子孙,终究是朕小瞧了他。有他和太子在,大燕朝很快从动乱走向安稳、从破败走向繁华。有他二人在,朕很欣慰,可惜……”</p>
可惜他们功高震主。</p>
陆凛在心里道。</p>
很是不屑。</p>
大燕朝这位皇帝这般小心眼容不得人,但凡他心眼大一些目光放长远一些,大燕朝有萧旭尧和裴誉二人在,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做到国力第一万国朝拜。</p>
崇德帝:“说远了,我们继续说回裴誉。”</p>
“裴家有此底蕴,裴誉此人又有惊世之才,不是朕想动便能动的。朕不仅不能动他,还得加以重用。一是要稳住裴家,二是……他与太子于大燕朝都有大功,太子已经‘失权’,若再动裴誉,恐难堵天下悠悠众口。朕开创太平盛世是要做名留青史的盛世明君。”</p>
懂了。</p>
不能落人话柄让自己名声受损。</p>
“只是不能动裴誉,其他人朕却是动得的。”他眼底闪过厉色。</p>
“臣会去查都有哪些人经手了国书之事,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p>
陆凛正要离开,外面有人来报:</p>
“陛下,朝阳郡主在出宫回府的路上遇刺!”</p>
(/27450/27450335/10100818.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