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速破归绥,骑兵集团烟消云散
葫芦开小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速破归绥,骑兵集团烟消云散,抗鹰前夕,晋升三军元帅,葫芦开小花,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收2个师的苏械武器后,丁伟部队的战斗力无疑更强。</p>
且是八路军中唯一的一支,可以跟鬼子师团硬碰硬的纵队。</p>
拥有不俗的火力,更拥有一支装甲部队。</p>
铁打出来的王牌,拿到了攻势之后,展现出来摧枯拉朽般的实力。</p>
周卫国亲自指挥装甲团向归绥逼近。</p>
附近都是平原地带,方便榴弹炮团展开。</p>
榴弹炮射程均能超过万米,在10公里外就能展开架势,提供火力支援。</p>
伴随着几场攻城仗打下来,部队越发熟练,攻城的战术更是信手拈来。</p>
炮兵与步兵的配合也磨合的差不多。</p>
每次战后组织复盘,分析得失。</p>
都说八路是土八路,只能说他们早期艰苦,但学习氛围浓郁,注重精神建设。他们的土体现在着装,外表看着土而已。</p>
但国军是内心土。</p>
头上的辫子一把剪刀就断了,心里的辫子,可太难剪断呢。</p>
丁伟坐镇集宁,并不担心前线的局势。以手上兵力的武器装备,拿下归绥只是时间问题。</p>
伪军根本指不上,就靠那三千骑兵部队守城,这话听起来怪怪的。</p>
骑兵下了马,也就那样。</p>
武城方向也不需要他操心,张大彪跟高清都能独当一面。</p>
面对的也仅仅是一个残废的混成旅团,重武器上装备了76毫米野炮,比鬼子的75毫米野炮射程更远。</p>
还有一个榴弹炮营,加强支援火力。</p>
唯一忌惮的是武城工事坚固,守城士兵较多,短时间内难以攻下。</p>
先挖掘坑道,断山区路线,形成包围。</p>
老苏大哥的代表阿诺夫过来进行第二次交流,这一次来,对方脸上洋溢着一些微笑。</p>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遏制了德军的攻势。</p>
缓了一口气后,盟军很可能要发起反扑了。</p>
双方投入200万兵力,坦克2000辆,飞机2300多架,火炮几千门。</p>
如此重要的会战胜利,极大的鼓舞了士兵士气。</p>
连带着远东驻军,也显得轻松许多。</p>
没办法,一旦东线(从我们这看算西部,从欧洲那边看叫东线)失守,势必从远东军征调士兵参战。</p>
远东苦是苦了点,好歹没啥战斗。</p>
去参加东线绞肉机,祖宗八辈都得死两圈。</p>
阿诺夫所在的17集团军,已经确认了不必征调,继续在远东驻扎。</p>
他脸上的笑容,也多是因为这一点吧。</p>
阿诺夫此次过来,是想跟丁伟这边沟通一下采购问题,远东军内部粮食紧缺,全靠西伯利亚铁路线运输。</p>
整个寒冬,东线战事吃紧,优先保障了东线物资。</p>
远东军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p>
外东北地区还行,有大片平原地带生产粮食,17集团军守在蒙古高原。</p>
一望无际的荒漠地带,交通不便,冬天的风还硬。</p>
如能从集宁获得物资,远比从自己的大本营运输方便。从集宁过去,也就四五百公里。从己方供应地点运输,至少也是上千公里。</p>
要横跨西伯利亚平原,且只有一条铁路线。</p>
双方合作互利,不仅体现在军火采购上,还能扶持晋北建设一个拖拉机厂。</p>
丁伟的眼睛一亮,觉得这事儿可以操作。</p>
他的西边是河套平原,这边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产量不错,拿下归绥之后,东套平原基本就八路军的控制之中了。</p>
区区一个傅先生,一个七路半,总归是少半路嘛。</p>
另外则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还有贺老板驻扎的南泥湾等地都在开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