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克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5章拒绝,职场骄龙,易克1,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着张丽的话,陈远不由点头,“嗯,我懂了。”</p>
张丽接着道,“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一个难以驳倒的事实,而且既无法反驳,又不能逃避时,可借用对方提供的话题换一个角度来陈述己见,从而突出自己的优势和攻击对手的弱点,最终战胜对方。</p>
借事造势的手段实质是迁回攻击,不搞兵临城下、正面压迫。使用借事造势方法,首先要注意借题技巧,信手拈来,没有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嫌疑,所借之题一定与讨论的主题有所联系,使之在展开的过程中有发挥的余地。所借之题与主题没联系,硬扯到一块,发挥的本领施展不开,目的就无法达到。其次,注意发挥要好,所借题中包含的理一定要阐发清楚、充分。”</p>
“嗯,丽姐,你说的太好了。”陈远使劲点头,接着又问道,“丽姐,那如果我处于受攻击的地位时,又该如何呢?”</p>
张丽沉思片刻,“当自己处于受攻击的地位时,还可以借用对方话题所提供的论断,以加倍的力量还击对手。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北极熊国著名马戏五角演员杜罗夫在观摩演出,幕间休息时,一个傲慢的观众走到他面前,讽刺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作为马戏班中的丑角,是不是必须生就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才会受到观众欢迎呢?杜罗夫悠闲地回答:确实如此。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我准能拿到双薪!这个观众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开了。”</p>
听到这里,陈远不由笑起来。</p>
张丽接着道,“借事造势这种技法不仅简洁有力,而且生动活泼,如果运用得当,常常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古今中外不乏借时造势,借事造势成功之例。”</p>
陈远点点头,“丽姐,现实中如何运用“借事造势来达到目的呢?”</p>
张丽道,“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能动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处在一定条件下的组织,能够抑制逆势,创造顺势。袁曹两军对峙于官渡,由于粮草不继,形势对曹愈来愈不利,但曹打道乌巢,放了一把火,其势就发生了逆转,此举创造了有利于曹的顺势,乌巢之粮化为灰烬,袁绍军心动摇,失去了战斗力,被曹一举击败。</p>
日常生活中的广告宣传、优质服务、霓虹灯、音响等等都具有造顺势的作用。人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市角街头一伙人围着一个小贩抢购其兜售的商品,引得路人也纷纷加人抢购的行列之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伙人与商贩本是一路,他们抢购的目的就是使过路人产生此物走俏或便宜的心理效应,造成一种有利于该种商品销售的态势。旧社会有些商人凭借对某种商品货源的垄断,搞囤积居奇,也是在造顺势。当然,这些方法在体制内竞争中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以符合道德规范的手段去造势,还是值得重视的。孙子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初之山者,势也。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识势、应势、造势在人生奋斗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p>
听了张丽一席话,陈远不由茅塞顿开,带着佩服的目光看着张丽,“丽姐,你真的很有思想和内涵,比起你,我确实是有很大的差距。”</p>
张丽带着温情的目光看着陈远,“陈弟,经历决定阅历,阅历成就思想,虽然你现在资历阅历还不够深厚,但你做事很执着,能吃苦,善于学习和总结,最重要的是,你的人品人格很优秀,这就决定了你今后是一定会有長足进步的,总有一天,你会全面超过我,成为体制内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p>
陈远笑了,“丽姐,你对我的期望值很高啊。”</p>
“是的。”张丽点点头,“我很看好你,我希望我可以一直看着你,看着你的成長,看着你的进步,看着你在仕途上达到巅峰,即使……即使有一天我在现实的世界里看不到你,但在另一个世界,我也会默默为你祈祷……”</p>
陈远一怔,“丽姐,你怎么这么说?什么另一个世界……”</p>
张丽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夜色中,陈远感觉张丽的笑容有些伤感凄凉。</p>
接着,张丽的身影突然开始渐渐模糊远离,很快消失在夜色中。</p>
“丽姐……”陈远感到惶恐惊惧,想伸手去抓住张丽,却够不着,想抬脚去追赶张丽,却迈不动脚步。</p>
陈远很着急,用力抬脚,却还是抬不动,不由大喊,“丽姐,不要走,等等我……”</p>
这一喊,陈远从梦中倏地醒来,浑身大汗。</p>
陈远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眼前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到。</p>
陈远伸手打开床头灯,深深呼了口气,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是在睡梦里。</p>
陈远品味着张丽在梦里和自己的谈的借事造势,隐约感觉她说的这些似乎听到过,仔细想了下,这是张丽以前和自己在江边散步的时候跟自己说过的,只是那时候自己还没当县長。</p>
原来自己是在梦里梦到了和张丽的旧景。</p>
想到张丽在梦里突然消失,想到张丽已经在天国里,陈远心里不由涌出阵阵伤感,在这万籁俱寂的深夜,他十分想念思念张丽,怀念和张丽曾经的一幕一幕。</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