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44章 推门撞“好事”,误入官路,陈酒,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年轻人听周胜利说他知道,又打量了二人一番,见两个人都文质彬彬的,像个知道分子的样子,喜出望外,“你们是市农业局的?”</p>
他也看到了路上的小轿车,但却没有把远处的那辆轿车与眼前这两个人联系起来,以为那辆车停来路边是车上的人下车“方便”的。</p>
周胜利没有回答“是”还是“不是”,招呼他站到北面的墙边说道:“你的这面墙是四十公分厚,而且是实墙,这样北面的寒气吹来就能直接吹透墙,把寒气灌入大棚内。</p>
我们这个地区冬天最冷时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八度,后墙必须八十公分厚,中间留出空隙,填上麦壤、稻草之类的,阻断北面的寒气。”</p>
年轻人听了后道:“洪南县那连大棚的墙确实厚,我们觉得那样太浪费地,就没有照他们的样子垒。”</p>
周胜利说:“他们那样厚的墙看起来是浪费了地,但他们棚内的温度高,蔬菜收获的时间早,而且品质也好,卖的价钱也高,总算起来还是他们垒厚墙划算。”</p>
听了他的这一番讲解,小伙子醒悟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们这些人没有真正懂的,就照着人家的样子做,蔬菜的产量没有人家高,品质也不如人家的好,我们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总是认为是自己的技术赶不上人家。”</p>
周胜利问道:“你们的大棚一个棚一冬季能收入多少?”</p>
年轻人说:“棚有大有小,收入多少不一定。我的棚换算成亩数的话,合一亩地八、九千块钱,扣除成本三、四千块钱,净收入还有五、六千,但比人家就差远了,人家没有低于一万的。”</p>
听到周胜利讲了他们的大棚挨冻的原因,年轻人相信了他是市农业局的技术人员,也打开了话匣子,想着从“技术员”口里多掏一些大棚方面的技术知识。</p>
“你们的菜卖到哪里?是在县城和市里的农贸市场吗?”</p>
周胜利又问道。</p>
“南洪县那边到处都有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我们都送到他们那里卖。人家只看菜的品质,不问你卖菜的是哪里。我们的菜要在路上跑几十里,人家的市场就在地头,黃瓜都是顶刺带花,西红柿、辣菽也都油光铮亮,我们的到了市场已经走了水分,只能压级卖。”</p>
周胜利又量了量他这个棚左右两边土墙最南端的高度,对他说:“你这个棚的角度小了,把南面的墙削矮十五公分,再把从高到底抹平,进了阳光就能达到最大化。”</p>
年轻人说:“这样也行吧?我是按照南洪县那边的大棚量的尺寸。”</p>
周胜利说:“你这块地比人家的那块地要窄,墙的高度全一样,棚顶的角度就不一样,进来的阳光就弱,光照时间也短。这些知识,你们镇农技站没给你们讲过吗?”</p>
年轻人说:“我们是自发跟着那边学的,镇农技站根本不管。”</p>
“你们村里有多少户建大棚的?附近有多少村建了大棚?”</p>
年轻人说:“我不是村干部,具体数摸不清,反正两户里就有一户有大棚,每户多少不一。我们靠南洪那边近的十多个村都有,他们村没有我们村多。”</p>
周胜利指着路边的轿车说:“那边车上有纸有笔,你和我一起过去,我把最大光照时间的公式写给你,往后你的大棚无论宽窄高低都可以计算出来。”</p>
走在路上,周胜利问那个年轻人:“你们村属于哪个乡镇?”</p>
“我们是临洪镇,靠着洪蒙河。”</p>
年轻人回答说。</p>
“有大棚的村全是你们临洪镇的吗?”</p>
“大多数是,有几个村是大柳镇的,大柳镇的河滩里全是柳树条子,听说有上千年历史。”</p>
来到路上,苏庆达从车上拿出纸和笔递给周胜利,建议道:“市长到车上写吧。”</p>
年轻小伙子听到他喊“市长”,两眼深深地看着周胜利,想要问什么,张了张口却又没敢问。</p>
周胜利没有在意他的小动作,笔铺在把纸垫在笔记本上几笔写出了求得太阳进入温室大棚最大量的公式,递给年轻人,说:“把你们村里家中种大棚的农户约个三、两户到镇政府,就说市里姓周的让来找镇里反映种大棚的事的。”</p>
对吴难说道:“去镇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