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章,鉴宝:拿出传国玉玺,全网震惊,佚名,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出意外的话,就这一枚银锭,价值一整套房子。”</p>
听泉的话音刚落,弹幕再度流动起来。</p>
‘一栋房子?上次那出现的十几枚银锭,也价值半套房子。’</p>
‘确实,还以为是什么惊天宝物呢,原来就这啊?’</p>
‘嗨!虚惊一场!来人给我,不对,给主播换条裤子!’</p>
然而看着满是不屑的弹幕,听泉却早有所料。</p>
他忽然再度漏出标志性的欠揍笑容。</p>
“我还没说完呢。”</p>
“大家伙听好了。”</p>
“是一整套,上京位置,里边的,小院!”</p>
“当然不可能是四合院,但也绝对不小!”</p>
此话一出,当场弹幕再度停滞。</p>
直播间众多水友愣神。</p>
良久后弹幕再度以更加夸张的速度滚动起来。</p>
‘真的假的?一枚银锭?上京?主播吹牛呢吧?上京房价什么价值啊?’</p>
‘就是!这话可不能瞎说啊!’</p>
‘主播赶紧解释!’</p>
没有直接解释为什么。</p>
听泉反而是关掉了音乐,给水友们讲起故事来。</p>
“大家伙都知道,银锭就是银子铸成的钱,可大家知道最早的银锭是什么时候么?”</p>
为了自己装逼成功,听泉当然不会给水友们去百度的机会。</p>
问完后他紧接着就公布了答案:“是汉景帝中元二年,也就是大概公元前148年。”</p>
“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银锭。”</p>
“汉武帝元狩四年 ,也就是公元前119年,官方作白金即白银三品。”</p>
“王莽铸有银货二品,其后历代皆有铸造,惟流通不广。”</p>
“隋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p>
“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故亦称“马蹄银”。”</p>
“明清两代则是均沿用“元宝”一词。”</p>
说道此处,听泉继续解释道:“大家伙也都知道,这些老玩意年代越久远,就越开门。”</p>
“除此之外,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老玩意,还有更浓厚的加成。”</p>
指着屏幕前,叶晨拍摄的那枚元宝,听泉继续说道:“大家看,这枚元宝上方有着十分规则,类似树木的年轮一样的图案。”</p>
“这是因为在汉代,银锭初定,铸造工艺也还不够成熟,所以还没有后来的元宝形状。”</p>
“此时的银锭,被称为银饼,叶哥你把手机贴近点,给大家看看这枚银锭的侧面。”</p>
听见听泉的话,叶晨一手举着手机低下身子,拍摄起那枚银锭的侧面。</p>
听泉则是继续道:“大家看吧,这么看是不是真的像一块厚重的饼子?”</p>
“这就是银饼称呼的由来。”</p>
“再说这银锭,其在历史上主要有大额支付和作为储藏手段两个作用。”</p>
“一般都是以两为单位。”</p>
“像叶哥拿出来这枚,就大概价值五十两。”</p>
“曾经,一枚元代的五十两银锭,在拍卖会上的价值,达到了三百一十个!”</p>
“大伙要明白,是一个哈!元代的。”</p>
装作刷宝的,听泉说完又掐手算了起来:“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p>
“这可是差着,额…”一时忘了他又伸出手来细细掐算,搞笑的模样逗得直播间弹幕乱飞。</p>
‘主播不行你叮一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