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老登又要搞妖蛾子?
天煌贵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老登又要搞妖蛾子?,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天煌贵胄,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洪武二年,五月十六。</p>
这一天是夏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夏至,五月中。《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p>
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说的就是夏至以后白昼开始逐渐变短。</p>
也是从夏至这一天开始,天气会一天比一天热,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只要经过三个“庚日”之后就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所以又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p>
在夏至这一天,山东大部分地方都有吃面条的习惯,谓之曰“冬至饺子夏至面”。</p>
早在晌午饭之前,县衙里的厨娘就开始准备给杨大知县做上一碗面条。</p>
杨大知县吃东西向来很讲究,像做面条的白面得先过一遍箩筛,把面里比较粗的颗粒以及残留的麸子皮全都筛出去,和面也不能直接用水,而是要加上两个鸡蛋一块儿和面,放置两刻钟后用擀面杖把和好的面擀成薄薄的面皮,把面皮叠起来之后再用刀细细的切成面条,然后才能下锅煮。</p>
其他时间无所谓,但是夏至这天的面条可不能糊弄,捞出来之后必须得先过一遍凉水,然后盛到碗里,面上洒一层蒜末,稍微搁点儿盐和酱油,用热油泼一下再拌匀,香味儿瞬间就会弥漫开来。</p>
一碗面条下肚,夏至这一天的炎热就散去了大半,接下来差不多就该午睡了,因为夏至这一天属于“阳极而生阴”,睡午觉能够以阳养阴,只要能稍微眯一会儿,就能有很好的养阴效果。</p>
然而就在杨大知县准备回到卧房里睡午觉时,跛五却再一次急急忙忙的跑来了后院,直接向着杨大知县拱手拜道:“县尊,朝廷来公文了!”</p>
杨大知县顿时大为不爽。</p>
这破公文不早来不晚来,偏偏挑着本官要睡午觉的时候来?</p>
不过无所谓,你们折腾本官,本官下次就专门挑过节的时候给老登写公文。</p>
杨大知县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该怎么给通政司的诸位大佬们找点儿乐子,一边随着跛五去县衙大堂里签收公文。</p>
只是刚刚到了大堂,杨大知县就彻底绷不住了。</p>
从穿越过来当了这个破知县开始算起,到如今已经足足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大知县前前后后也收了足足有十几次的公文。</p>
之前每次收取的公文都是用专门的信封密封起来的,杨大知县只要在回执单上签个名再盖个章,接收流程也就算是完成了。</p>
可是,这次的公文不是用专门的信封密封起来的,而是拿小木头匣子装来的!</p>
木头匣子!</p>
按照通政司小吏的说法就是,这个小木头匣子里足足装了有十几份公文,回执单也足足有十几份,需要杨大知县在每一份回执上面单独签名并且加盖上宁阳县的大印。</p>
杨大知县无奈。</p>
杨大知县叹气。</p>
往十几份回执单上挨个签名盖章,送走了通政司的小吏之后,杨大知县就带着小木头匣子钻进了书房。</p>
能让通政司一次性发过来十几封公文,说明朱重八那个老登肯定又搞出来一大堆的妖蛾子,而且李善长和刘伯温等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们也没能拦住那个老登。</p>
果不其然,第一封公文就是令天下诸州县重新厘定百姓手里的土地,并且修订户口簿与田产册子,要求在洪武二年的十月初一之前完成并将之送到京城户部报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