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光武的白月光
唯唯而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2章 光武的白月光,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唯唯而川,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莽改制最后的一个原因就是自然灾害严重。</p>
天时对王莽改制也是极其不利的,公元初前后这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阶段之一。</p>
见于记载的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区范围大,持续时间长。</p>
如此大的灾害,即使是在国家储备充足、社会秩序稳定的条件下也会造成巨大损失,何况发生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的动荡时代,出现在国库早已耗费殆尽之时!</p>
其实王莽最大的失败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他碰见了当时的天命之子刘秀。</p>
刘秀,汉南阳郡蔡阳县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p>
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p>
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p>
到了刘秀这一代就基本是普通的平民了。</p>
元始三年,其父刘钦在南顿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与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无依,被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所抚养。</p>
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p>
但另一方面,刘秀也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不敢上门过问。</p>
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入读太学,随名儒许子威治《尚书》,略通大义,并结识了邓禹、朱佑等,二人后来皆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创业的班底。</p>
以上便是刘秀早年的经历。】</p>
“种田怎么了?种田好啊,喜欢种田说明这孩子懂得百姓疾苦嘛。”刘邦为自己的好儿孙争辩道。</p>
“沛公我啊,当年还不如这小子呢!哈哈!”</p>
“光武皇帝之后四代重视气节,我汉未免不是被王莽给吓到了啊!”刘备心中道:</p>
“纵然洛阳国朝以来,朝廷重气节,重儒治仁义,可如今仍有曹贼窃居中枢,害我陛下蒙难啊!”</p>
“曹贼,待孔明带我收复长安,破你老巢许昌!”</p>
【天凤年间,天下各阶级再也不堪王莽的折磨,于是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p>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p>
刘秀的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p>
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p>
“谋定而后动,这才是办大事的样子。”</p>
对于自己的儿孙们,刘邦全是清一色的赞扬:</p>
“结交豪杰,乃是有侠义之风,当也成大事也!”</p>
“彻儿推行的推恩令虽然让广大宗室逐渐沦为了普通庶民,但宗室力量更深入到了皇权无法触及的乡里啊!”</p>
皇权不下乡,这是一个在封建王朝不成文的规定。</p>
“不管对我大汉还有多少的感情,普通宗室还有多少的才能,但终归是我大汉苗裔。”</p>
“如今王莽篡政,身为汉家根正苗红的后裔,当举起大旗也!”</p>
刘恒的神色也逐渐激荡起来,眼见着王莽起高楼,眼见着王莽大厦将倾。</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