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山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天生的猛人,来造反呀,开局六个土匪大舅子,江南山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古代疆场厮杀,帅旗重中之重。</p>

大旗一倒,全军哗然,哪怕已经占据上风,也会瞬间士气暴降。</p>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古代没有对讲机,也没有战场电话,双方大军厮杀之时,士卒们全凭帅旗的动向。</p>

所谓大旗一舞,热血冲头,在士气磅礴的情况下,战士们嗷嗷叫着往上冲。</p>

然而如果帅旗忽然被人砍倒,整个战局立马会发生急剧变化,因为这意味着一件事,自家的帅营被抄了。</p>

这时候的敌人,必然放声大喊,整个沙场之上,全是一种声音:“大胜,大胜,对方大帅已死,我军此战大胜……”</p>

想想吧,那将是一种何等恐慌的局面。</p>

由于没有战场上即时性的通讯手段,士卒们根本不知道自家帅营的情况,他们只知道自家的帅旗倒了,所以会认为敌人真的杀进帅营。</p>

于是乎,全军士气立马崩盘!</p>

而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士气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一旦哪一方士气崩溃,面临的结局非常凄惨。</p>

首先,是恐慌溃退导致的踩踏……</p>

其次,是敌人趁机追着狠狠砍……</p>

几十万人的大军,有可能被几万人冲破,甚至历史上有个例子,三千铁甲对战十万精兵,结局,大胜。</p>

所以在古代战争中,斩将夺旗乃是大功,反过来讲,护卫大旗很重要。</p>

人在!</p>

旗在!</p>

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选择最猛最能打的兵。</p>

最重要的是,扛旗之兵必须是大力士,不但是大力士,而且还得拥有持久力,必须做到一场战争下来,扛旗者始终站着屹立不倒。</p>

有一个专门称呼,说的就是这种猛人!</p>

名曰:大纛卫</p>

……</p>

人间四月,青黄不接,对于刚刚迁徙泾县的百姓而言,这段日子属于最为难熬的时节。</p>

由于身份不是流民,所以无法求助赈济,况且从老家背井离乡之时,很多人都是偷偷摸摸的上路。而当地衙门为了防止人口流失,不但围追堵截并且不给发放路引。</p>

偷偷摸摸的迁徙,必然导致走的仓促,很多家当都没法带上,无论粮食还是衣衫全都短缺。</p>

其实就算不是偷偷摸摸的走,这些百姓家里也没什么存粮,如果能在老家活下去,谁愿意艰难跋涉来泾县。</p>

来了之后,县城已经拥挤,不管是街头还是巷尾,能住人的地方全都住满了人。所以,只能在野外搭棚子居住。</p>

历来中原百姓,一向能够吃苦,虽然住的是野外棚子,但是只要有个住的地方就满足。</p>

最难解决的,是吃饭问题……</p>

人太多了,迁徙者高达十五万,再加上泾县原有的百姓,总人口已经突破的二十五万。</p>

杨一笑哪怕刚刚发了大财,然而面对这么庞大人口仍旧有心无力,他只能严令官员们尽心竭力,优先救助孤寡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p>

整个泾县境内,各处可见粥棚,只不过并非人人都能领取施粥,唯有饿的快要死了才有资格。</p>

而凡是有手有脚能干活的人,暂时只能靠自己想办法去生存,要么靠着迁徙之时带来的存粮度日,要么到山林野地之中挖野菜支撑。</p>

这不能怪杨一笑心狠,他已经竭尽全力筹措……</p>

比如泾县的十六家大户,所有的粮食全都被征召。</p>

并且这次征粮没有时间玩花活,也没有让周县尉上门扮演黑脸,杨一笑直接给各家下了催粮书,每份文书上面仅仅只有几个字。</p>

“卖粮于我,记下人情。”</p>

“如若不卖,就别卖了!”</p>

十六个字,总共两句话,口吻似乎和气,实则强硬万分。</p>

如若不卖,就别卖了,这话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知州杨大人已经被粮食搞得生出杀意。如果有哪家不愿意卖粮,当晚就得全家死光光。</p>

卖!</p>

十六家大户毫不迟疑的答应。</p>

县之豪绅,粮仓万石。</p>

十六家大户的愿意卖粮,杨一笑总算缓了一口气,但是,这个粮食不能一下子全都拿出来给百姓吃。</p>

施政者,该仁善的时候仁善,该心硬的时候,也必须心硬如铁。</p>

眼下整个泾县境内,人口已经高达25万,哪怕十六家大户的存粮足够支撑一阵,但是自古以来没有平白无故养民的先例。</p>

说白了,白养会养出刁民,你今天给他吃一口,明天他还想过来吃,如果天天都给吃喝,天天都会有人来吃……</p>

所以,必须心硬起来。</p>

虽然全县各处都设立粥棚,但是施粥只给快要饿死者,任何人只要有力气能够干活,就得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p>

当然这个限制也不是绝对……</p>

比如,有迁徙百姓连续几天没找到活,因之导致,连续几日断粮吃不上饭,那么快要饿昏时,粥棚是会救助的。</p>

只不过,只能临时救助,吃完几碗施粥后,身体恢复力气后,必须自谋生路,想办法养活自己。</p>

这种政策,百姓认可,因为相对于其它地方对百姓的不管不问,泾县这里的政策绝对可以说是大善之举。</p>

能在快饿死的时候给粥吃,保证每个人不被饿死的底限,对于百姓而言,已是莫大保障。</p>

而这份保障让百姓们心里有底气,不会生出恐慌和担心饿死荒野,故而哪怕活的艰难,但是精气神都很不错。</p>

这就是所谓的希望不灭……</p>

每个人都知道不会被饿死……</p>

人有精气神,就有活下去的劲头,于是各自为了吃饱,想尽办法去努力。并且,心中没有抱怨。</p>

……</p>

王刘氏背着一个破筐,艰难的从山里走出来。</p>

虽然她已经很累,但是脸上带着欣喜,今天收获很不错,挖了一整筐的野菜。</p>

同乡们都很照顾她,知道她家里有个憨儿,生下来就傻乎乎的,偏偏却是个吃不饱的肚皮,如果放开了吃,一顿能吃十多个饼。</p>

饼是没有的,家家户户现在哪还有饼啊?</p>

全村一起背井离乡,偷偷摸摸迁徙来此,原本就是因为穷村活不下去,所以才艰难跋涉到了泾县,各家仅有的那点存粮,路上早就已经吃个精光。</p>

来了之后,家家挨饿。</p>

幸好老人和小孩有施粥吃,但是成年人必须自己想办法。</p>

然而,想啥办法啊?找活的人太多,活儿很难抢到,所以只能挖野菜度日,全村相互照应着慢慢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身为虫修,灵虫有亿点强合理吧

风起长安

九零长姐觉醒后,全家火葬场

元棠

灰雾:余火重燃

防静电

这是武林,你修仙者掺和什么?

心境无极

惊悚:何枝可依

我吃玫瑰

拥有魔王基因的我,真没想吃软饭

一支威士忌